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古今字概说
 
更新日期:2019-09-19   来源:名作欣赏   浏览次数:3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古今字的产生古今字这一文字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来自外部的社会原因,也有来自语言内部的自身发展原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

 
1.古今字的产生
古今字这一文字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来自外部的社会原因,也有来自语言内部的自身发展原因。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曾实施焚书坑儒政策。《汉书·儒林传》载:“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在始皇的强权政策下,先秦典籍的传播十分困难,只得依靠口耳相授。直至秦朝覆灭,汉朝兴起,广收散落的典籍。《论衡》中记载:“汉兴,收《五经》,经书缺灭而不明,篇章弃散而不具。”可见搜寻典籍的工作并不乐观,倘若还有能背诵失散经书的老儒生,便还可通过记忆重新记录。在经书由口头形式重新回归书面形式的过程中,又因个人用字的习惯不同,出现了许多古今异字的现象。在当时,还专门为此编纂了《古今字》一书,足以证明古今字已然引起关注。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说:“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亦可证明此点。
其次,从汉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造字之初,字与所记录的词是一对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的内容不断增加和变化,于是“字”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产生引申义和假借义。随着“字”所负担的含义越来越多,不利于表达准确,于是产生了字的孳乳分化现象,即通过添加偏旁来达到区分字形分担词义的目的。例如“昏”与“婚”。《说文》:“昏,日冥也。”本义是日暮时分。因为古代结亲多在日暮时分,所以昏又有了“结婚”的引申意义,后来为了区分“结婚”义,添加了“女”字旁造了“婚”字。《正字通·女部》:“婚,古作婚。”因此“昏”与“婚”在“结婚”义上就是因孳乳分化而产生的一组古今字。
总之,古今字是在内外因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为了更好的理解古今字的定义,我们需要对古今字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古今字的定义
古今字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汉代。直至清代,对古今字的研究才更深入一个层次。下文将以此作为依据,从两个部分对古今字的定义做一个概述。
(1)古今字最初的定义。古今字作为一个术语最早出现在郑玄的《三礼注》中。《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皆摈者辞也。天下,谓外及四海也。今汉于蛮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帝。《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师承汉学,对郑玄的注解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文解字注》第二卷八部对“余”的注解:“曲礼下篇:朝诸矦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云:觐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从郑玄提出古今字这一术语和段玉裁对郑玄注解的进一步解释,我们不难总结出他们对古今字的定义是:同一个词在前后两个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前一个时代使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使用的字叫今字。他们重点从“用字”的角度来看待古今字。这种看法直到清代才有所改变。
(2)清代对古今字的定义。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和理论探讨期,古今字也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筠对古今字的看法,在《说文释例》卷八中有这么一段关于古今字的阐述:“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中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其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是谓累增字,其中有三:一则古义深曲,加偏旁以表之者也;一则既加偏旁即置古文不用者也;一则既加偏旁而世仍不用,所行用者反是古文也。”王筠将古今字称为“分别文”,将古今字的范围缩小了,重点从造字的角度来看待古今字,认为古今字是通过添加偏旁来区别意义,是具有字形分化关系的一组字。例如:“反”与“返”。《说文》:“反,覆也。”“反”的本义是翻转,引申有调转、颠倒、返回、送还等义。后为了“返回”义造了“返”字。《说文》:“返,还也。从辵,从反,反亦声。”“反”与“返”字在“返回”义上就是具有字形分化关系的一组古今字。这种看法在清代以及当代都受到广泛的认同。例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对古今字的介绍:“上古汉语‘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我们可以把‘责债’、‘舍捨’等称为古今字。”也是从造字的角度来定义古今字。
关于古今字的定义,主要的两种看法一是郑玄和段玉裁等从用字的角度来看待古今字;二是王筠和王力等从造字的角度来看待古今字。赵克勤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将前者称为广义的古今字,后者称为狭义的古今字。不论是广义的古今字还是狭义的古今字,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前一时代和后一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例如上文提到的表示第一人称的“余”与“予”,“反”与“返”,两组都是古今字,区别就在于后一组具有字形分化关系,两组古今字的实质则还是前后时代用字的不同。
语言文字的约定俗成性决定了文字的演变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在今字取代古字成为后一时代的通行正字的过程中,今字绝不会一夕之间完成这种记词职能的转化,人们依然会因为习惯去使用古字。而学术界对于这种沿用古字的现象看法并不一致,有的学者提出应该将这种现象纳入通假字的范畴,这引起了古今字与通假字概念的混淆。下文将对此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古今字概说

下一篇: 古今字概说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