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释义研究
 
更新日期:2019-09-19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一种复合型概念,在学界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认同与接受,而究其意义的解释更是百家争鸣、各有侧重。要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一种复合型概念,在学界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认同与接受,而究其意义的解释更是百家争鸣、各有侧重。要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进行确切和明晰的定义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迄今为止,不同的研究学者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对“高等教育教育内涵式发展”予以了不同的评说。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整理和分析,将学界内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含义的有关讨论,摘取部分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归纳为“词源分析说”、“大学精神说”、“育人本位说”、“质量保障说”四大类。其中学界内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释义研究更多集中于“质量保障说”方面的解释,可谓形成了以“质量保障说”为主体,“词源分析说”、“大学精神说”、“育人本位说”协同发展、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一)词源分析说
源于逻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指概念本身所表现出的两种基本属性,而“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多指事物所指对象的范围。而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的整体而言,王洪才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高等教育外延发展更多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而并非对概念的精准定义。然而,对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内涵式、外延式发展概念解释借用逻辑学中“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张德祥教授持却质疑态度。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外延式发展之间和逻辑学中的“内涵”、“外延”之间并不具有对称性,不能过于用来挪用解释。因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只是单纯的用来描述发展不同路径的一种选择,即一种形象的称谓。而在哲学视角下的词源分析中,李楠、许门友二人指出,代表事物属性的“内涵”所指的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将事物的内在要素调动起来以及事物内在规定性的自我遵循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多以内在各大结构要素的优化而促进外在的变化。这是对“内涵”的解释。而对于“外延”二字的解释,刘振天教授认为,以外在价值、外部力量、外部目的为遵循、为取向的发展即外延式发展。继而可见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驱动多来自内在的目的和内在的逻辑。反观当下学界对外延式发展的解读,大多理解为是一种扩大数量、规模的经营方式。多工具理性式的方法论解释而少关于发展动力价值领域的理解。
而在谈及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学界内看法则各有不同。刘齐指出,内涵式发展的突出强调,其实就是要使外延的扩展与内涵的丰富相互促进地科学发展,二者之间以内涵式为核心,外延式为外在表现,二者之间协调统一。而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周先雁认为,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不能否认外延式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现实意义。刘振天教授也补充说“内涵式发展”取向绝不是对“外延式”取向的纠偏,反而是一种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与突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词源分析说”追溯了概念定义属性的发展趋向及其学界关于概念本身意义的探析和解释,这对于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大学精神说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观念价值领域的内在基础,是大学建设中的潜在功能所在,可以说大学精神的发展程度关乎于大学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学价值理性对人涵养浸泽程度的优劣。在当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时代,高举发扬大学精神对大学建设的的旗帜,是众多学者念兹在兹对当前大学精神失落和迷失拯救的良好契机。大学精神,大学之观念也。社会组织及其组织内的成员行为皆受观念的反作用,即观念决定组织及组织内的成员去展开行动的目的指引、目标确定和具体的行动规划。可见大学精神之重要。
侧重对大学本体价值重要性问题的理解,山鸣峰、李灵莉认为大学的本体价值就是大学精神,缺乏精神奠基的内涵式发展会导致大学本身主体动力缺乏激发,更缺乏持续的深层保障。所以,在大学的本体价值内重塑大学精神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基础。针对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背景,余小茅教授谈到现代教育中的知识化、技能化、碎片化等物质依赖产品让人的精神与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疏离,在教育中人的精神被放逐,这与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精神之维相去甚远,更与本真教育所倡导的精神本质南辕北辙。审视当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大学精神内涵的冲击、高等教育中教育教学质量滑坡满足不了社会与学生的期望与需要的种种现实之痛,翟振元指出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进步的引领者,是质量保障和改革的主题、主线,不能被忽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大学精神说”凸显的是大学的精神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针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邃、深刻。从意识观念领域、文化精神领域去挖掘和反思高等教育改革中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诚然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是一种新的思维视阈,对于问题本身的分析也更切中要害、鞭辟入里。
(三)育人本位说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必要途径,是感悟、理解、体会思想的桥梁和纽带。教育最原初目的在于对知识的认知、发现世界和了解世界的存在。诚如在高等教育中,育人功能的体现与发挥是教育的重要关键。日下学界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认为还原大学本位、发现教育自身的本质、拥抱原初的信仰,就是一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最好体现。而这,正是育人本位之所在。
刘献君教授指出,面对当下新时代给予高校的新要求,高校务必要把握住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人才的培养工作可谓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王洪才教授认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于发现和发展人,这是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的回归本质问题,必须以认识人、发现人、发展人为最终导向,当大学的目标定位确立于发现和发展人之上的时候,大学才真正的实现了对自我发展逻辑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新发现与定位。这也正如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所说的那样,培养人、塑造人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子的各项潜能充分发挥,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回归人的终身发展上,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幸福。”这是一种对人本身尊重以及还原大学育人、塑人功能的本真理解。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育人本位说”侧重的是大学发展中所必须要坚守和一以贯之的使命,即大学对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视与责任。可以说对人本真的尊重和重视,促进每个人的天资、天性自由平等地发展、公平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便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位的核心价值所在。
(四)质量保障说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扩招后,渐渐由原来以扩大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导向逐渐转化为以提高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导向。潘懋元指出,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主要是为了改变大学一味靠扩大规模等依赖外延式发展模式的现象,侧重将质量的提高放在首位。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具体解释,别敦荣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宏观指的是在继续保持高等教育系统规模稳定或小幅度上涨背景之下,注重调整或优化结构等方式提高水平与质量发挥高等教育更大、更好的功能,尤其侧重于高等教育办学同质同构、资源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而微观维度指的是高等教育中教学功能的发挥,即人才培养和人才孵化中所涉及的种种质量保障问题。同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维度下的质量保障应该是更具特色、更有优势的发展理念。对此,于光教授指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全面发展的重视,师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突出办学特色,树立好品牌意识也是一种内涵式发展。可见新时期背景下的特色发展,绝不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同质同构模仿式发展,而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多元发展,更符合新时期人才需求、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发展。而在当下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任何国家的改革都不能闭关锁国、独善其身,必须融入、吸收、借鉴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与宝贵经验。对此,徐吉洪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标准设计,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最坚实的“桥梁”,更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入高等教育强国的“临门一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质量保障说”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微观改革中所必须给予关注的问题。而学界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的理解更是多角度的,如: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维度的质量保障、高等教育多样化办学维度的质量保障等。未来学界的研究将更多以“质量保障说”为切入点,去探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所蕴含的具体内容以及结合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求去探析问题解决的路径,无论是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是指导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释义研究

下一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释义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