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
 
更新日期:2019-09-23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注重审美共建,是合作学习趋向在高师学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上的表现。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基于建构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并非个体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

 
注重审美共建,是合作学习趋向在高师学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上的表现。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基于建构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并非个体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准确描绘得到的普适性规则,而是来自社会共同体的建构。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个体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大相径庭。脱离了特定共同体和具体的对话过程,便不存在“美”的共识。与建构主义的美学观点相呼应,合作学习的知识观以关系传统取代个体主义传统,认为“美”的知识来源于共同体的认同。因此,在新型知识观的引领下,合作学习美术课堂主张学生参与教学内容设计,注重审美教育,鼓励师生对审美问题的开放性讨论。
反思高师学前美术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造型、色彩等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绘画、手工等)两大部分。这种教学内容设置体现了我们对个体主义与现实主义传统知识观的承袭。传统知识观认为,“美”是个体心灵经过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后,对“真理”的准确反映或描绘。因此,美术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美”的规则通过理论讲授和技法示范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个体心灵当中。在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下,现阶段我国高师学前美术教育仍存在“重知识、技能,轻审美欣赏”的误区,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空有绘画技巧,却不具备发现美的眼睛。既然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达到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我们就迫切需要一场教学变革,推动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促使儿童艺术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从强调个体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传统美术课堂,到鼓励审美共建的合作学习,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蕴藏着美术教育理念的深层变革。具体而言,审美共建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纳入学生的意见。在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学内容首先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的安排,再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一步制定更为具体的教学计划,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未能直接参与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这反映出学生在高师传统美术课堂中的话语权缺失。在合作学习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掌控者,而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因此,传统美术课堂中的不平等的教学关系将得到改善。从教学准备环节开始,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享有更多话语权,师生共同营造开放、平等、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第二,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体现在美术欣赏课程内容的建设上。传统高师学前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一味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审美能力的缺失。对于学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高师学前美术教育从重“术”转向重“美”,加大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开发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保证美术欣赏课程的质量。在设计高师学前美术欣赏课程时,一方面应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立足儿童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儿童密切相关的适宜的欣赏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丰富识面、开阔眼界,拓展多元的欣赏内容,将古今中外与儿童艺术相关联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纳入美术欣赏范畴。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避免传统课堂中的教师独白式讲授以及对美的真理式宣称,而应践行合作对话式教学。在师生双方充分理解美的建构性前提下,尝试对“何为美”、“儿童眼中的美”等开放性问题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充分尊重彼此对美的多重理解和不同定义,用美术课堂搭建起审美建构的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与审美境界。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

下一篇: 审美共建的教学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