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更新日期:2019-09-24   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呈现出体育文化变异现象由于形态各异的体育文化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国大学体育具有张力的同时又不乏保守性和惰性,最终还滋生出重智育轻体育的

 
1 呈现出体育文化变异现象
由于形态各异的体育文化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国大学体育具有张力的同时又不乏保守性和惰性,最终还滋生出重智育轻体育的境况,归因是突出表现大学体育的竞赛成绩和体育活动的集群性参与,看重体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教育并未得到实质性发展。当前中国大学体育从内容、形式、组织体系等方面普遍效仿西方,然而仅是在形式上披上了西方体育的衣裳,却并未把握其神。如大学校运会当前在中国各高校中基本成为传统,但真正理解校运动会的功能和价值的大学生占极少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校运会的重视度和参与激情,具体表现在校运会开幕式体育场全场满员,若非违背学生意愿施行纪律约束,接下来的比赛看台上将是寥无几人,凸显出校运会仅是设置给极少数人的体育赛事,并未激发起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后期效应。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大学校运会在政治功能上虽然实现了大学管理阶层的意志,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但是透过现象究其本质,对于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讲,校运会并未达到唤起全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并未解决体育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大学生人人付诸行动进行体育运动的窘境。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未能像西方国家大学那样,学生基本都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运动大潮且乐此不疲。如英国牛津大学有89个体育俱乐部,牛津大学44个学院的学生都有自己一个或若干个体育俱乐部,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参与运动,这在牛津大学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剑桥大学有54个体育俱乐部,每个俱乐部保守估计人数2500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不同的俱乐部,其中划桨项目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必然参加的运动项目,31个学院均有划艇俱乐部,每个年级学生分别参加着10个级别的划桨运动。这也许就是当前中西方大学体育精神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中国大学体育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整体观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个人本位主义混淆了,偷换了西方国家以个人为中心的本位思想概念,将西方人人富有激情的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移植为中国大学生人人参与围观成看客,并未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投身到体育运动的实际行动中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体育参与率低,学生体质明显下滑的原因所在,这一现实问题甚是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
再如中国大学组队参加校外体育比赛,诸多体育项目存在选材困难,通过大海捞针式的选拔,挑选出学校中的“稀有”人才,经过1-3个月短期培训后,成为所谓学校的“精英”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成绩校方也仅是对参赛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借力体育竞赛促使在校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中来。反观西方国家大学生体育选材,是在优秀的学生群体中选拔更优秀,在更优秀中选出一定数量的精英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目标是在比赛中夺取锦标为校争光,如耶鲁大学有48个体育俱乐部、35个校级运动队,耶鲁大学未开设体育必修课,但8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比赛。牛津85个运动队、剑桥有52个运动队、哈佛大学40个运动队,这些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校内外体育赛事,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培养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鉴赏力,通过参加比赛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这一现象也是中国大学照抄照搬西方体育文化绘形误神的结果。
2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博弈与融汇互补
中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人类体育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具有各自的文化个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注重运动技术的内部结构,更强调身心并育的整体功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儒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体育不但看重动作技术和注重征服与超越自然的能力,更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西方体育文化在世界名片奥运会的强力推动下,体现出全球性和开放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和中国不同地域体育文化交汇的结果,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内敛性和排他性,但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开放性的,体现在通过国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的交流,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是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育人的主力军,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最佳平台,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大学中得以融汇与互补,可以促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彼此吸取营养,从而弥补彼此的缺失与不足。
3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生存焦虑
自鸦片战争后,落后的清王朝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尚武重军以力御敌,在此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形态逐步被军事和奥运竞技所主导,出现一路向西的局面,时至今日中国大学体育基本被西方体育项目所占据,中国本土体育项目面临生存焦虑。大学体育课程以球类、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瑜伽等项目最受学生欢迎,本土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基本游走于大学体育的边缘。尽管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和现今的国家教育部都曾试图将武术列入学校体育必修课程,但事与愿违还是出现了赶鸭式的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不尽人意境况。为了引起学生重视教育专家和武术学者开始强行修剪武术动作,在学校体育推行简化式武术套路教学。除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被简化外,在其申奥的道路上为了迎合西方主导的奥林匹克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武术也被不断的分割和肢解着,突出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武术形态进行竞技化改变,不断修改武术比赛规则,使中国传统武术形态朝着体操式的“高、新、难”方向演变,折射出人类严重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危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下一篇: 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