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翻转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更新日期:2019-09-24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2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大学计算机》课程特征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起点水平不同、各学院(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需求不一致等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

 
1《大学计算机》课程特征
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起点水平不同、各学院(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需求不一致等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部分,即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课件制作、python语言相关的设计,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制定课前分组和预习内容,课中讨论,解决问题,答疑,展示小组作业,课后再总结,反馈信息等环节,以达到指导不同起点的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目标;以案例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实验,通过大量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教学的必要性
2.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鉴于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异性较大,再加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差异、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创新探索问题的能力等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造成教师传统授课面临困惑,若要顾及大部分学生,则难以完成授课计划,导致跟不上学校指定完成的大纲要求。因此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反思,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学生思维惰性化,无法满足优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课堂上:课堂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这种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依赖心理,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种填压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2.3《大学计算机》课堂实施翻转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大量的课程教学网络资源:优质课件,微视频,案例库,习题库,学生互动平台等齐全、高优的电子资源,决定高校实施翻转教学是可行的。
其次,借鉴国外的经验,翻转课堂要想达到满意效果必须具备四要素:①引制性课前预习;②引制性的出勤率;③随机随堂课测;④上传课后作业,出勤率和随堂课测都很方便在翻转课堂上通过教师端和新媒体教学环境予以实现,课前预习只要老师查阅大量资料,设计优美的案例和课堂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也也能自觉地预习,唯独课后作业的完成不好监管,笔者调查17级文学与传媒学院的130个学生,只有组长及少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其余通过QQ、微信互传,或者有的在其他同学作业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后传给老师。笔者又调查16级机电专业的79个学生,发现原来分组讨论的8个小组组长创造性,积极性较好,能独立完成作业,组员完成情况也是令人堪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翻转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下一篇: 翻转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