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心智模块论行不通?
 
更新日期:2019-09-24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浏览次数:7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心智模块论历史悠久,源于唯物主义传统:心智功能位于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德国物理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提出颅相学,将个性特点与大脑特定区域相联系

 
心智模块论历史悠久,源于唯物主义传统:心智功能位于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德国物理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提出颅相学,将个性特点与大脑特定区域相联系。心智的模块论与颅相学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样赞成心智功能与大脑分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语言模块论认为其他认知能力也具有模块性。平克就是语言本能观的代言人。他认为“可能认知就是一系列本能,如同复杂电路,每一种解决一种亿万年我们生活提出的特定计算问题。”平克本人倡导模块论,他认为模块论可以解释心智运行机制。 事实上,这个观点“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心智就是一种特殊工具集合体,每一种工具设计的目的都是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小到“选择伴侣,选择饮食,看、空间意向以及人脸识别”,大到解读心智状态,讲某种心智状态归于他人,以及理解语言能力。由于模块演化进而提供演化优势,因此有时候也称为达尔文模块。
就模块论而言,似乎所有解释都站得住脚。但是模块论也面临难题。语言就是模块论最好的例子。我们的观点刚好相反,正是由于语言,模块论才难以立足。因为其他模块我们难以企及。神经系统具有区域性,一种系统处理一种特定信息,要么是语言信息,要么是其他信息输入。对此我们没有办法找到证据。例如,神经影像研究提议研究心智解读模块。如果受试者处理他人的命题和信念,相应的大脑区域发亮:语言处理区域在大脑皮层前的左面,视觉空间区域在头顶骨区域右侧,而杏仁体与情绪有关。简言之,心智解读似乎就是利用整个大脑结构网络,不囿于特定位置。大脑结构各个区域相联系,各种认知能力虽功能各异,却千丝万缕。
模块化的重要难题是逻辑问题。这个难题是福多提出的,他是现代心智模块论的领军人物。如果信息进入大脑,心智如何知道哪一模块处理信息?问题还会升级为:心智如何辨别信息类型,并指定相应模块?是不是还要求一个元模块,这个元模块预先知道各种信息。达尔文模块论的问题:既然模块只处理特定类型信息,由不同模块组成的心智,有没有一种中央系统将模块连接起来,并确定哪一模块处理哪一类信息。 达尔文模块论又提出不是所有智力都具有模块性。可能还存在某种一般处理器解决一般学习问题。例如,驾驶空中客车,计算机编程没有演化为专门模块,他们认为,这些能力都合并了。
福多的模块论先于达尔文模块论,他认为只对低层次感知现象起作用,对高层次认知现象无能为力。一定存在一种中央智力系统,一种非模块总体上关注心智。但是福多模块论由于封闭性而遭遇困境。他认为一种模块只处理一种特定信息,不允许不同模块之间相互交流。然而,无数的实例说明模块之间是相互交流,彼此互动。
‘麦克格效应’例子可以说明大脑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苏格兰心理学家哈利麦克格发现,在语音感知过程中,听觉和视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听觉会受到视觉影响,产生误听。如果我们看到的声音与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会让人感知到另一种声音。在麦克格效应试验中,视频中播放一个人在发一个音,如[p];而受试者听到的是另一个音如[d],结果受试者感知到的可能是两种音混合的另一个音。这个实验也说明视觉与听觉系统的互相干扰,也说明心智模块不可能具有封闭性。
另一个例子就是‘接触幻觉’。如果受试者被弹手指,他们手指被弹次数的估计会受到听觉影响。例如,如果弹手指时听到多种声音,可能造成错觉,手指被弹了多下。而且,模块论者预测这应该不可能,因为不同模块之间不可能信息干扰。
模块论观点承诺内在论。平克在《白板》一书中提倡心智模块论,他认为一定存在一种内在机制,是立体视觉发展的规划。这种机制要求对不能预测的输入做出假设,平克自己也承认。然而,他还是认为立体视觉是基因所致,无论这种解释存在何种漏洞。他还说,“立体视觉与其他现象一样,是基因和环境一起作用的结果。”
心智模块论似乎为演化心理学披上理性主义外衣。但终究是误解了达尔文。现代新达尔文主义已经公认为进化论的正确解释。新达尔文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已经认定是一种事实。如果我们是理性主义,我们如何解释心智的演化发展?
如果达尔文模块不具有封闭性,不必占据大脑中的特定位置,那是不是等于说人类有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做出决定?并不是这么回事。达尔文模块认为模块演化主要是由于某个特定目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模块的神经系统应该以不同速度演化,与其他模块演化方式也不同。如同一床补丁被子,大脑就是不同模块构成的马赛克,而且依据不同功能演化发展。
然而,神经科学家,哲学家斯蒂芬邱亚慈运用哺乳动物大脑进化结果得出结论,认为达尔文模块论误解了达尔文。哺乳动物大脑研究,包括智人研究说明大脑是协调发展的,并不是马赛克式发展模式。成年人大脑各部分,如小脑、纹状体以及大脑皮层,都呈现整体协调发展,而不是达尔文模块论所认定的特定模块发展。这个研究通过对比大脑各个部分比率,关注大脑容量发展。如果大脑演化是所谓的马赛克式,那么大脑部位的比率,相比较而言会发生变化。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哺乳动物大脑各部分依据大脑容量协调发展演化。邱亚慈认为大脑呈现协调发展而不是马赛克式发展。简言之,达尔文模块论没能发展一种“全面理论……大脑、身体和周围环境的互动”理论。
模块论经不起科学检验。达尔文模块论论点不可能证伪:人类行为和互动的语境不可能将人类行为归咎为不同的模块。例如,欺骗行为检测出现在复杂情境中,涉及到社会互动和行为,要经过一种立法限制过程才可能进行。但是由于情境复杂性,我们不可能辨认构成欺骗行为检测模块的不同行为类型。因此,无论是福多的封闭类型模块,还是所谓的达尔文模块,都与新达尔文主义相悖。心智能力,似乎并非模块论所要求的具有特定区域,处理特定信息。相反, 心智能力要求而且必须是大脑各个部位之间协调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心智模块论行不通?

下一篇: 心智模块论行不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