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从其诞生就肩负起动员储蓄、发展经济的历史使命。由于外部竞争压力大,国家果断实施了赶超战略(比较劣势战略),依托国家部委和国有企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财政资金和储蓄资金来源的选择问题上,国家采取“拨改贷”措施,一方面通过国有银行动员散落民间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运营的财务进行监控。
国有银行体系的最初使命就是吸纳居民储蓄,将资金发放给国家部委和国有企业进行重工业发展。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采取赶超战略的最优金融制度安排,也是国家监督控制成本最小化的选择。从期限角度来看,重工业是长期有效的项目,轻工业和服务业是短期有效的项目;从金融工具的性质角度,重工业贷款是公共性贷款,轻工业和服务业贷款是私人性贷款;从产权角度,从事重工业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从事轻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从施政目标角度,重工业是实现宏观目标的政策结果,轻工业和服务业是实现微观目标的政策结果。
综上,国有银行体系是动员吸纳居民储蓄,取长期有效项目之短期薄利(甚至可能还有坏账成本),享公共金融产品之国家补贴,服务于国有企业和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发展,实现我国宏观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当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使过去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此前,国家为国有银行提供沉甸甸的“金融合约”——风险承诺,相当于为国有银行注入了强大国家声誉资本金。张杰(2003)提出了国家声誉资本金公式,E=rD,此时r表示国家声誉,取值为0或1,没有中间地带。这是国有银行体系赖以动员吸纳居民储蓄的关键点和根本保障。“金融合约”的订立,为居民储蓄提供了无限的安全承诺、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埋单、为国有企业的重工业尝试提供了金融保障。在双重不良贷款下,商业性不良贷款搭上了国家承诺的便车,国有银行的商业性贷款风险偏好提升,处于“赚钱归自己、赔钱归国家”的“躺着也挣钱”的竞争地位。当下,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r的取值将变得不那么非此即彼,也就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将被削弱,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转型,金融体系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