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未来金融业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更新日期:2019-09-24   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浏览次数:2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照金融领域,以往国有银行创造信用和信用货币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与通过资本市场链接信用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直接金融体系的发展之间是不平衡和不充分的。
我们应当注意到,资本的最基本功能是维护市场中的信用关系。当资本存在分配不平衡、竞争不充分之时,就可能会产生金融风险的传染。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由于资本过度集中于住房抵押贷款和相关衍生品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债务风险,产生了对全球市场信用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造成系统性风险波动,其作用起点是微观主体的债权债务信用关系的破坏和传染。究其本质,是直接融资市场(股市、债市)和间接融资市场(银行体系)未能达到均衡发展,也是我国当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镜鉴之处。
决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均衡关系的另一重点是要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融资需求和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因此间接融资市场发展较快。在新时代,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边际增量较低时期,科创企业快速发展、资金需求较大,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强劲。而科创企业的高风险高收益性与银行贷款的中低风险匹配度较低,居民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固定收益的、债权债务形式的金融资产(银行存款、理财等),而是包括对纳入变动收益类产品在内的组合金融资产的需求。科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对接将改变当前间接融资市场占绝对主导的金融现状,直接融资市场比例未来将有显著提升。
(二)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促使我国金融业结构调整
中美贸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全球金融不确定性快速提升,我国金融业面临外部冲击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整体金融功能结构的更加快速和广泛的影响。
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升是中美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的历史趋势,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与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力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银行业与国外尤其是美国银行业相比存款准备金率普遍较高,等量基础货币派生存款货币等准货币较少,因此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负债端的存款营销,而美国银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则体现在资产端的风险管理。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货币总量调控方式将逐步弱化,存款营销与风险管理的天平将向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资产配置倾斜。二是我国金融监管面临更加市场化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在中美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出口降低和波动提升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出了挑战。我国采取的对中小企业无还本续贷、对金融机构加强行政激励等政策措施具有较强的短期效果,能够显著提升对承压时期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但是,还应当看到的是此类政策措施并非取道市场机制的政策措施,易促使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长期来看有可能对中小企业形成筛虑、改变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状态分布,可能不利于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银行融资属于间接融资,需要依赖银行作为第三方控制风险;资本市场属于直接融资,投资者直接控制风险。过去总量式调控占主导的货币环境中形成了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局面。而资本市场则不同,其能够好的匹配风险和收益,价格信息反映较及时,成熟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积累了较多的风险管理经验。在中美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价格式金融体系将逐渐占据主导,资本市场有其内在优势。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再认识
实体经济对应的是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金融对应的是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权益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在这个框架下是资产负债表总体结构和资产增量的平衡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抢购潮过程中,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中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失衡的,金融在负债端主要是现金(流动性较高)和存款(流动性较低的)形式,对有限的资产增量(生产能力和产品)形成要求权,要求权相较于资产增量高,于是出现了“笼中虎”的问题。彼时,国有银行体系承担了将现金要求权转化为流动性较低的存款要求权的重任,通过给与居民较高存款利息平衡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后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人民银行在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上被动投放了大量流动性,幸而外需消化了部分生产能力,城镇化锁定了部分流动性,但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仍然存在要求权大于资产增量的失衡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措施回收流动性进行对冲,稳定了宏观经济。
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与以往的要求权大于资产增量的情形不同,转化为要求权小于资产增量的失衡风险。这一情况与金融危机时期相似,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外需减少,对我国生产能力的消化功能减弱,表现为金融要求权相比资产增量较小的情形。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同,当前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金融要求权的增速放缓制约了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资产增量。从这个角度上讲,扩张金融的要求权降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制约应当成为短期的首要措施。同时,在长期应当扩大金融中不构成要求权的部分(权益端),使权益所占比例扩大,形成对要求权(负债端)增速放缓的有效补充,稳定总体资产负债表和提升资产增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未来金融业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 未来金融业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