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理路
 
更新日期:2019-09-25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3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由于发展过程中人员分配,财政支持、资源配置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由于发展过程中人员分配,财政支持、资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仍然存在。面对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异性,需要结合城市和农村实际情况,依据“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大发展理念,探寻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推进理路,以保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工作的开展。
(一)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沟通效率,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实际需求
沟通渠道的建立可针对性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层级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实现城乡之间“点对点”的服务。而目前城乡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束缚了农民群众对服务的实际需求,导致供给偏差以及资源配置与民众需求脱节。因此,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一方面,健全城乡协商机制,实现供给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城市要对所管辖范围内农村地区定期进行走访和调研,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了解当地居民实际需求。在村镇设立公共服务咨询服务站,根据教育、医疗、文化、就业保障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分类,科学的搜集农村居民服务诉求,并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决策部门,使决策能够精准的对接农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城市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化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群众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需明晰自身定位,厘清哪些职责由政府担当、哪些事务必须由政府主导以及哪些地方应由政府监管,辩证地“做减法”。例如:统一城乡公共服务场地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完善财政配套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要素一体化制度体系等。
(二)加大城乡公共服务资金支持,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共享发展背景下,财政干预公共服务发展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性,即尽可能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财政支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金不到位、利用效率底下等问题,针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资金差异性,综合考虑城镇化推进、人口结构变迁、财政调控能力等多反面因素,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最终目标,优化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效。第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释放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综合叠加效应。在加大对义务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同时,更多地向农村地区予以倾斜,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推动乡镇小学、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带动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同步供给,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例如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对于偏远山区校舍配备食堂、宿舍等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扩大卫生所规模,完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卫生院的报销额度等。第二,建立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我国应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绩效评价模式,确定具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制定出标准化的支出标准,并通过各级政府分担经费来保障各地政府有能力提供此类服务。并根据行业特点,采用实物标准、经费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等,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其达到标准。有财政能力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并主动发现所管辖范围内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向欠发达地区精准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经费由提供服务方承担。第三,鼓励市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目前许多大型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企业从商人角度出发,将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刀刃上,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知名度。例如,投资建设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学校和医疗机构,资助农村学生完成学业,为农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等。
(三)补充城乡公共服务专业人员,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专业水平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人才队伍较完善,导致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持续存在。为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丰富农村群众公共服务种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确保公共服务供给到位和准确,应从内外部两个维度培育城乡公共服务专业性人才。一方面,从农村以外的城市地区吸引人才,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下沉”。首先,注重培养公共服务专业性人才,高等院校开设与城乡关系、农村发展、公共服务融合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有计划的培养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养老理疗师等专业性人才,毕业后根据国家政策一定期限内定向服务农村;其次,各级单位应制定专业人员定期服务农村制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医护人员、就业宣传员、农村问题观察员、文艺爱好者等人员,引导其深入农村,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并将支援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作为考核指标;最后,为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鼓励更多企业致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好义务教育、医疗等服务人员的配置,不断优化农村人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及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例如:天津市采用“落户”政策为引导,对周围农村开展农村下乡政策,下乡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及解决天津市户口,积极推进农村人才引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管理队伍人才缺乏的难题。另一方面,培育农村内部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农村自我“造血”的功能。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工作站,工作站中成员由城市专业公共服务人员带头,农村村民为主要参与成员,提高农村群众加入公共服务建设的积极性。积极举办专业人才对口培训指导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基础医疗、基本养老、家庭护理等专业知识讲座,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意识。科技人才下乡,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和利益共同体。建立公共服务响应体系,形成公众诉求——政府响应——公众评价——政府反馈与矫正的闭环循环。
(四)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流动
共享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化、一体化、均衡化与共享化。城乡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执行、持续优化的过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正面临着一场革命性深刻转型,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包括价值观的共享、区域的共享、技术的共享三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城乡居民共享价值观的建立能够提高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使城乡居民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政府和企业之间应改变传统的“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共服务治理形态,向“企业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协同” 的新型治理形态发展。根据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小,而中西部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尤其是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差距更大。区域政府间应建立“一对一帮扶”,西部地区派政府人员及城乡先进居民代表学习先进经验,发达地区政府委派本省先进城市或农村发家致富方法到西部,促进西部发展,解决农民就业。例如,福建和宁夏的“点对点帮扶”,将福建葡萄酒酿造技术带到宁夏,并委派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宁夏,借助宁夏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地理优势和,解决农村闲置人口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城乡各级政府之间建立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开发公共服务共享APP,定期上传公共服务共享先进案例,组织学习讨论,基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鉴上级政府先进经验,完善当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其次,要实现公共服务区域共享。区域共享分为设施共享和空间共享。考虑设施的使用密度、便捷度及人群的适应性。划分人口密集区域并根据人群特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性楼房的建设,在楼房周边建立配套设施,实现教育、医疗等一体化服务。接收城市务工子女,让其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大病保险城乡全覆盖,建立四级医疗网作保障,从村卫生所、乡镇医院、市医院、省医院不同层次看不同病,缩短农民看病时间和成本。最后,要实现公共服务共享技术高水平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供给的交易成本和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理路

下一篇: 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理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