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何谓高校“佛系青年”群体?
 
更新日期:2019-09-26   来源:青年发展论坛   浏览次数:22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在各大高校中,都不同程度的有这样一部分佛系青年群体。他们看似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对生活无计划

 
1、“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在各大高校中,都不同程度的有这样一部分“佛系青年”群体。他们看似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对生活无计划、无目标的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穿衣搭配上,随性而为,颜色搭配混乱,不注重社交场所的礼仪;在饮食习惯上,没有特定的口味爱好,甜咸都行,麻辣无所谓,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在宿舍生活中,个人物品随性放置,生活垃圾随地乱扔,常常造成宿舍卫生脏、乱、差;在交友聊天上,一切随缘,能成为朋友就成为朋友,不行就算,缺乏自身的想法和态度;在购物消费上,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东西可有可无,买也行、不买也行;在交通出行上,遇上公交就搭乘公交,可以骑公共自行车就骑车,实在不行就滴滴出行,对事情的安排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高校“佛系青年”群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生活的经营和对自身的管理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阶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不为所动、没有担当、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的隋性生活哲学。并在有交集的个体中相互效仿,甚至有逐步蔓延的趋势,促使这种生活哲学扩大化、群体化,极大地消解着青年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2、“洒脱随意”的学习状态
高校的青年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本应该充满干劲、勤于学习、奋斗拼搏,完善自身的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争取以更加优秀的姿态步入社会。然而,“佛系青年”群体则是以“洒脱随意”的姿态面对学习和各类社团实践活动。应对课程考试,只求60分及格,多1分都嫌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更是“洒脱”,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到课也是“人到心未必到”,对老师所讲“干货”毫无兴趣,只关心八卦新闻; 复习的态度消极,一副“靠天收”的状态,从不主动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要求的课程重难点,把成绩的好坏归结于老师,认为过与不过皆在老师,从不反省自身的学习态度问题。面对各类社团实践活动,则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社团开会经常迟到早退,没有纪律性和组织性,对暑期实践、项目活动等更是茫然,无法探寻参加的意义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锻炼和宝贵的经历。这种“洒脱随意”的学习状态不利于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缺乏激情,毫无主动性,对课程的及格与否漠不关心,实践活动参与度低,自觉把自己和集体隔断开来,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和集体的团结。
3、“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
在外界看来,“佛系青年”群体毫无异常之处,每天正常生活和学习,总体按照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规律性作息。但深入观察会发现,这部分群体对人生的目标定位、对自我的价值追求、对自身的社会贡献毫无认知缺乏思考。首先,体现在对人生的目标定位上,青年学生时期应当是人生立志的重要时期,而这部分群体对自己人生的把握和定位方向性不明确,对目标的实现没有进行阶段性的分解,不知道将来自己从事何种职业,不清楚自己擅长的区域,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其次,体现在对自我的价值追求上,虽然这部分群体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对自己人生的目的、生命的认知以及存在的意义缺乏一定的思考,人生没有追求,只希望平平淡淡的度过学习生涯,对荣誉和奖励淡然处之。最后,体现在对自身的社会贡献上,青年学生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接受了更多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但仍然无法感悟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散发更多的光和热,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无法做到积极造福人类、为社会事业做贡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何谓高校“佛系青年”群体?

下一篇: 何谓高校“佛系青年”群体?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