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化内涵建设中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更新日期:2019-09-27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21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提高校企文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学校管理者应科学认知高职院校肩负的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等历史使命,并将内涵建设和特色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

 
1、提高校企文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管理者应科学认知高职院校肩负的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等历史使命,并将内涵建设和特色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主动将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与学校硬件改善有机融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在文化内涵建设中要强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一方面管理者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支撑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的内涵文化建设必然要将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岗位实习实训等环节,并将校企文化的融合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把校企文化的融合的过程和成果在学校和企业全面实施,从而为校企文化的融合创设良好的平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基于无锡的产业布局和新零售领域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学校文化传统,按照“商业+智能+人文”的思路,整合升级、重构打造了新商科专业集群体系,打造新商科卓越师资队伍,重建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重组教学情境空间,建设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平台,开发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项目,营造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不断推进新商科数字化教育协同建设。同时,学校倡议产业界与教育界共同探讨、支持新商科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协同共建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商业领域专家搭建协同研究与融合建设平台,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
2、深入挖掘校企文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内容丰富,通过扩大校企文化融合的覆盖面、挖掘融合的深度,使文化育人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实效性。首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其次,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学校邀请社会人士来校做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产业动态,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变化,通过四方联动,明确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方面。再次,高职院校要利用好校外实训企业,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定期见习、毕业实习等各种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先后牵头组建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全国商贸职教集团,借助集团平台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分别与顺丰集团、上海星巴克统一有限公司等一流企业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与红豆集团海外共同办学,不断深化校企共同育人。学校与企业深入研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做出了明确规定,共同制定了“职业素质四字言”。同时,为精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行动”,逐级递进式教学,并通过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促进学生技能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增长。一直以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创新素质教育和文化育人的新模式,以职业文化为主线,对校园文化进行多维度构建,打造了“职业性强、受益面广”、具有职业特色的“五节五赛五星两讲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③。
3、提高校企文化融合的规划性
文化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校企文化的融合关涉到高职院校的价值、理念、制度、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内涵建设中,要保持这些因素文化价值的一致性,形成整体性思维和合理规划。一方面,校企文化的衔接与有机融合要以校园文化为着眼点,通过校企文化的共建互融,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宏观理念层面指导校企文化融合的建设。充分发挥师生个体、学校、社会的力量,以内涵建设为内容,把校企文化建设活动贯穿起来,引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具体的行业企业文化形态,生成校园文化的新特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以分段培养为机制,以整体设计、三堂融合为基点,以职业素质教育品牌文化活动为抓手,符合商科类职业院校特色的系统化校园文化育人模式④ 。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量身打造了了职业素质教育的侧重点。一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具有职业规划能力的大学生;二年级侧重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担当和创新意识等,培养全面发展的预备职业人;三年级重点进行就业、创业技巧的培训,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准职业人。此外,学校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在“三个课堂”。将专业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有机串联,实现文化育人在三大课堂的融合渗透,全面构建学生的职业素质。
4、完善校企文化融合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性、校企文化融合的规范化。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文件,在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职责清晰,任务明确,从而使校企文化融合有法律上的遵循。其次,调动社会行业企业“参学助学”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行业企业实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企业课时的比例;在学生定岗实习或专业实训时,对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为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提供有益的补充。再次,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校企合作共建。针对校企文化融合,应有专人负责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理论、职业技能,着重培养高职教师领会企业文化并与专业教学融会贯通的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化内涵建设中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下一篇: 文化内涵建设中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