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建国后至今的戏曲对外出版情况
 
更新日期:2019-09-30   来源:中国出版   浏览次数:26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中国戏曲种类多样,数目庞大,掌握准确的戏曲出版信息是了解戏曲海外影响力的第一步。戏曲的对外出版情况与国内戏曲出版息息相关,通过对建国后至今的

 
中国戏曲种类多样,数目庞大,掌握准确的戏曲出版信息是了解戏曲海外影响力的第一步。戏曲的对外出版情况与国内戏曲出版息息相关,通过对建国后至今的戏曲出版所做调查,戏曲研究的学者摸清了戏曲出版传播的基本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文章的数据采用了《全国总书目》的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戏曲出版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升时期是1949到1961年,出版种类最多的在59年达到了1500余种,之后由于全国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戏曲出版总数开始滑落。第二个阶段提升时期是在1962至1965年,之后的10年由于文革原因戏曲出版一直低迷, 1968年的戏曲数量下降到了不足10种。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1984年在百余种范围内保持稳定,1985年后至2000年一直保持50余种的水平。
(二) 戏曲海外出版的剧目集中在样板戏
陆炜在《“三起三落”的新中国戏剧》一文中指出,1970年是推广样板戏的一年,出版总数达到92种,清一色是样板戏剧本。其中84种是由各家出版社竞相出版的《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三个戏(京剧本83种,移植的秦腔本一种),其他8种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各家版本。
1972年出版总数达到了文革期间最高的112种。其中75种是京剧样板戏,2种是舞剧样板戏,5种是地方戏移植样板戏,占了82种。其他30种是所谓“革命小戏”。出版的样板戏剧目新增加了6种(京剧《海港》《奇袭白虎团》《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舞剧《红色娘子军》)。出版不同时间的演出本、配有主旋律或总谱的版本,尤其是出版藏文、朝鲜文、蒙古文以及英、俄、日、法、德、西班牙、越南、阿拉伯文的版本等。
(三) 近年来戏曲演出海外影响力扩大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便利下将自己的戏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欧洲是世界文化艺术汇聚的殿堂,以中国戏曲在法国阿维尼翁戏曲节的表现为例,2011年北京青年戏曲节与阿维尼翁戏曲节签订了三年的合作计划。在签约的第一年,就上演了黄盈改编唐传奇《黄粱一梦》,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让国外观众体会到了戏曲运用中国文化对生命独特的思考;次年取材《聊斋志异》的《水生》将中国民间流传的故事与傩戏巧妙结合,把生命的矛盾在无声之中演绎出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戏曲在法国曲场的上演频率越来越高,吸引了大批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关注。2015年 ,传统京剧曲目《杨门女将》与《锁麟囊》在法国和瑞士的顶级剧院创下收视纪录,票房与口碑双丰收。除此之外近年来黑海国际戏曲节、锡比乌国际戏曲节、罗马尼亚国际戏曲节、契诃夫国际戏曲节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戏曲节日上中国戏曲的日益活跃。
(四)戏曲翻译的文体和数量普遍增多
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典传统戏曲的海外翻译和改编呈现增长势头。20世纪后半叶,戏曲翻译的文体和数量普遍增多,特别是对于名著的翻译和改编成为热点,中国戏曲无论是翻译还是改编西方文艺经典取得可喜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改编作品有川剧《欲海狂潮》改编自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河北梆子改编的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上海京剧院改编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上海昆剧院改编《麦克白》为《血手印》,黄梅戏改编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2006年白先勇的改编的昆曲作品《新版牡丹亭》在西方大获成功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重获新生。
从上述资料中不难看出,建国后至二十世纪头十年国内的戏曲对外出版情况欠佳,样板戏在戏曲对外出版史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0年代之后,传统戏曲翻译改编热潮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走出国门的戏曲很多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剧目,戏曲的创新力有待提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建国后至今的戏曲对外出版情况

下一篇: 建国后至今的戏曲对外出版情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