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发展的本源价值
 
更新日期:2019-09-30   来源:教育探索   浏览次数:2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乡村文化就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早

 
乡村文化就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早期,乡村文化以及乡村文明就直接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与主体文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所取代,乡村文化的发展逐渐没落。文化重心的转移,其实质是社会资源的转移。大量的社会资源流向城市,大大加快了城市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一次文化掠夺。在中国当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文化的发展的确体现出捉襟见肘情景。曾经是文化生成、发展与创新的乡村大地,在当前已经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乡村文化的缺失直接冲击到乡村教育的发展,对乡村教育造成严重的制约作用,其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城挤、乡弱、村空”的教育现实。对乡村文化特性的探讨将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乡村文化。
(一)乡村文化的自然性
“乡村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是一种带有乡土气息、反映乡土精神面貌的文化。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二是建立在这种生态之上的村民们自然的劳作与生存方式;三是相对稳定的乡村生活之间的不断孕育、传递的民间故事、文化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乡村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自然生态风景旖旎,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文明发展的影响较小。森林景观、乡村田野、生产劳作、风土人情都是乡村文化的体现主体,这些资源都会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土壤和基础。
乡村文化的自然性作用在乡村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乡村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面。国家课程标准具有统一性,但是在实践中还必须要考虑到地域文化以及地方教育的特点。乡村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对乡村文化深入发现和积极研究的基础上,在乡村文化教育中能够首先使地域所在地的学生了解和熟悉当地的文化传统及其特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作为乡村文化引导的场域,乡村学校向乡村人灌输逃离乡村、向往城市的内容,其实质就是一种城市文化殖民的后果。乡村学校的文化引领,应特别警惕这种城市文化殖民,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形式,建立乡村文化自信。”
(二)乡村文化的生产性
“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且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乡村文化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乡村生产力的大小,这与时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是一致的。乡村都在打造各自的乡村文化特色,积极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扩大乡村资源的宣传,提高乡村的知名度,推广乡村的特色产品,吸引外界资源流入乡村等都是从乡村文化的生产性方面出发的。
乡村文化的生产性作用在乡村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宣传方面。悠久的乡村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优良的教育资源得以保存、传承的物质保障。要实现这个目的并将其影响扩大化,必须通过乡村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乡村学校教育,培育出乡村地方的历史文化名人,通过宣传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来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教育活动,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大批熟悉并热爱、能够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地域性人才。
(三)乡村文化的脆弱性
在当下,乡村文化相比较城市文化而言是处于“弱势文化”的范畴,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完善和不和谐的表现。由于主流文化的载体大量流向城市,使得乡村文化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是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经济功能得以恢复,乡村社会的文化功能也已经因为伤动元气而难以复苏。孔子说,礼失求诸野,因为在乡村社会里存在着一套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价值系统。而今天,很难说乡村社会还保存着这样的价值资源。”乡村文化发展的弱势状况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仍然是乡村文化,从当前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比较中就可以证明。“乡村文化传统的不断势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向往。实际上,乡村社会的血缘性与地缘性使得乡村文化呈现出人际关系相对和谐、农民身份认同较为明确、自然环境比较优美的特征。”乡村文化的平静性、自然性、舒适性、纯洁性,都将对乡村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乡村文化的回归是社会发展的最终选择,而且是必然的选择。诚然,实现这种选择的过程以及达到重振乡村文化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科学技术或生产力的发展的程度。众所周知,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会导致社会进程的加快,从而最终弥补城乡之间文化的差距。当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剩余劳动量时,在高度文明与高度自治的社会中,社会资源会重新从城市流向乡村,社会的整体和和谐发展的结局才能最终得以实现,乡村文化的特性以及影响力必将得到有效的渗透和凸显,对乡村教育发展的真正影响才能实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发展的本源价值

下一篇: 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发展的本源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