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推进路径中的发展战略
 
更新日期:2019-10-08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建立产教融合长效育人机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的初衷,本校学徒制试点专业在运行过程中,遴选了双胞胎集团、正邦集团、四川

 
(一)建立产教融合长效育人机制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的初衷,本校学徒制试点专业在运行过程中,遴选了双胞胎集团、正邦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等农牧企业,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联盟,共同通过“先招生后招工”和“招生即招工”相结合的招生模式组建学徒制班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生校外实训等,在运行过程中与企业相互融合,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但是从长远来分析,由于合作目的的差异和合作点的不同,仍然存在问题,首先,企业普遍不熟悉教育理念,缺乏教学理论;其次,企业无法满足学校的一些要求,如建立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全方位指导学生校外实习等;再次,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如果企业看不到利益增长点,对此则缺乏热情。基于这三方面如果开展校企深入合作,必须要找到企业擅长,企业熟悉的切入点,同时应换位站在企业立场上思考,以使企业从合作中获得可见的利益为目标。
因此,后续阶段有必要探索资本层面合作的产教融研究平台,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资本、信息、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强化开发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要求,实质就是建立一批走在行业需求前沿的研究平台, 实现资本、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共享。一方面平台利用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率先开展行业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委托或合作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最多的效益;另一方面,以平台在职教师、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为主体,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5-8名专业学生,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基础。
(二)建立互联互通的指导及监管渠道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指导措施,建立学校、企业、现代学徒等多元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注重现代学徒的可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尤其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全面的监管及指导,学生有可能在实习基地放任自流,或者学生在岗位上只是简单的学习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更无法扩充专业知识,鉴于此,畜牧兽医专业在学徒制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
一方面对学徒配制三方指导,首先优选一名行业职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行业发展、专业认知及思想认识进行指导;其次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设置专职教师校外跟岗指导,一方面负责学生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在跟岗教师的指导下,达到使学习学校理论知识与掌握行业实际操作技能“亲密无间”、现有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亲密无间”、学做人与学做事“亲密无间”;再次,选拔经验丰富、有突出专业特长、责任心强、素质高技能好的骨干员工作为校外实习的指导师傅,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自然地融入有关的行业活动,如行业理念、行业技术、行业文化、行业力量等。
另一方面要对学徒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和激励学生。一方面,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各自的权利与职责,学徒应该遵守学校、企业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设置相应奖惩机制,通过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更有学习动力,通过惩罚机制,让学生强制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同时在企业期间的评价与学校的奖学金,优秀评选等相关联。
(三)多渠道引导,增强学徒认知度
目前,本校畜牧兽医专业通过多种宣传、讲解等措施采取提前招生、对口单招、普通高考和继续教育等多渠道招生,积极探索和创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形成“先招生后招工”和“招生即招工”相结合的招生模式。但是组建班级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徒制和培养模式的认知度不强,一方面表现在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孩子,通常是被应试教育分流出来的群体,专业工作的特点、企业的严格考核等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里波动,迫于学校要求完成实习,因此,在招生组建班级时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及职业认知度,同时遵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建立学徒制班级;另一方面建立动态企业课程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企业授课人员的实际情况将企业课时分散到学期中,分散形式上更能体现企业的点滴融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推进路径中的发展战略

下一篇: 推进路径中的发展战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