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应用型大学特色,抓好四融合,提升创新性
应用型大学的内涵是服务地方或行业,办学定位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来确定,在专业学科设置上是面向地方行业产业的,其教学特点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上更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多,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较充足,应用型大学对社会实践“金课”的打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如何将这些优势用起来,并且用好。因此打造社会实践“金课”应抓好同地方融合、与科研融合、与专业融合、与思想正式教育融合“四融合”,提升项目创新性。首先面向社会、面向地方,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同地方融合,打造校地共建的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可与第一、二课堂融合,必修课为实践课程打理论基础,选修课为实践课程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兴趣,同时与第二课堂各类讲座沙龙、竞赛等融合,作为实践课程项目来源;第二同教师科研融合,学生通过实践金课的参与实现教师科研、第一课堂教学成果转换落地,同时实践“金课”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教师研究成果在众多投资人及市场的检验下小步试错和快速验证的重要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同创,将师生科研成果用模拟实物、模拟创业等、典型案例等形式转变成课程案例或实践类的项目;第三结合专业特色,鼓励学生组建专业特色的实践团队,利用实践平台、创新工场、实验室等开展产品研发,通过实践金课的参与将项目推向市场,比如成都工业学院2018年“互联网+” 主赛道获奖项目中与工科专业结合的项目有14个,占总获奖项目数78%,“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项目中与专业结合的项目数2个,占总获奖数66.7%,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项目2个;第四通过模块嵌入和思想渗透的方式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诚信创业、社会责任等思想融入实践金课,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二)完善实践活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孵化平台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一是利用好校内社团组织,社团是宣传推动实践活动较好的渠道,可以鼓励发展双创社团,举办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讲座、培训、论坛、经验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们创业的激情,加强学生对双创知识的学习与体验。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还需向学生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的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向在校大学生提供2-3年的免费创业空间,免费的财会记账服务和合同审核、劳务纠纷等方面的法务咨询服务,邀请国内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公开讲座指导、选送优秀项目参加北上广深等创业活跃、资本发达地区的重大赛事活动等服务。二是充分发掘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实习、实训教育基地、创业示范等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模块化嵌入的形式,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到的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风险与利益等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三是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构建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园、科技园等校内双创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已建成的孵化平台提高利用率,并且发挥其资源融合汇集的作用,为学生项目提供高质量有效服务。
(三)完善管理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
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出台实践“金课”管理办法,确保对实践“金课”的过程化管理,完善评价机制,遏制学生报名参赛不问项目质量追求实践学分的想法,建设高阶性的“金课”。其次应用型高校对教师和学生应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制定激励办法,对指导教师从物质奖励和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等多方面予以倾斜,对参赛学生从物质奖励、评奖评优、推荐研究生等多方面倾斜,并将学生参与比赛纳入到综合素质测评中,从而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将“互联网+”大赛的激励奖励机制单列,如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出台《安徽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暂行办法》(校政字〔2015〕127号)对获奖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金奖励,华侨大学2017年出台《关于印发华侨大学“互联网+”大学上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华大综〔2017〕20号)对获奖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金奖励以外,对指导老师给予视同完成科研课题,向职称评定倾斜,支持力度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控实践“金课”质量
打造实践“金课”需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者企业家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聘请专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践活动的导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起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的双向交流机制,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培训,鼓励老师参与研修培训,加强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间的交流联系,选派老师到企业进行定岗锻炼、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等工作,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是还要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进行校内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提升给双创思政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比赛办好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