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意识不强
首先,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较为保守,对于创新创业缺乏认知,创新创业观念意识淡薄。据有关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4298万人,这表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必然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但是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并未意识到就业的压力,根本没有创新创业的观念意识,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观性不强。其次,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基础教育方式来看,老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均以老师的绝对权威为中心,学生只能延续教师的思维和方法,缺乏自己的想法,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磨殆尽。不少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将其独立于各教学模块之外,机械的传授教材内容,缺乏对当前创新创业政策、获取“双创”信息渠道的传授,课堂创新氛围不足,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即使部分学生有自主创业观念,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对于现阶段我国创业政策缺乏了解,创业支持资金匮乏,最终只能放弃创业想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培训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培训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不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双创教师资源极度缺乏以及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内容不明确等。
首先,高校并未开设体系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现存的创新创业课程过多的强调理论层面的学习,从而脱离生产实践;并且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缺少实践教学平台,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高校的教学系统和制度在制定时并未包含创新创业教育,且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投入课时严重不足。据统计,90%的高校每学年花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时仅有十几个课时,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知识。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现阶段,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人员,缺乏双创教育经验和实践经验,参与社会实践的观念意识薄弱,从事教学时只能依赖教材,并不能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无法良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解决双创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相当重要。高校在进行人才选用时,必须聘请不仅具备扎实的双创教育理论知识功底,还应当具有相关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不明晰。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内容大多是课本理论学习,教学内容单一落后;且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一般只是照本宣科的传播理论知识,很少进行当前双创政策和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的传授,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进一步限制了高校双创教育的质量水平。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的同时,将学校开展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些活动虽能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但是活动内容混杂,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时期,大学生双创意识淡薄,双创教育指导培训体系不完善,且相关的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有以下体现:其一,缺乏规范化的组织机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目前许多高校虽已建立创新创业学院,但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少,并未形成良好的双创教育服务指导机构,从而造成在进行双创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很少开展比赛、培训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其二,高校双创教育缺乏强有力的实践平台。目前,许多高校已建立教育实践平台,但大多数项目具有创新性不足、易复制性和进入门槛低等特征。此外,还有部分高校虽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却没有实施完整的教学方案,实践平台只是一纸空壳,并未发挥好双创教育作用。其三,双创教育支持体系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扶持或者高校扶持,支持资金来源单一,鲜有社会资金注入,高校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被认定为高校单方面的责任,弱化了政府与社会在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并未切实关注到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实际诉求,给予的扶持政策鲜有不足。创业支持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使许多创业想法被扼杀在萌芽时期,即使大学生创业成功,也会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心理指导遇上发展瓶颈,难以达到理想收益,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