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江干区河长制的发展状况
 
更新日期:2019-10-09   来源:智能城市   浏览次数:21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自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五水共治的决策以来,江干区就积极响应,围绕水环境治理,积极构建以河长制为核心的立体式长效管理机

 
自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五水共治”的决策以来,江干区就积极响应,围绕水环境治理,积极构建以河长制为核心的立体式长效管理机制。概括看来,江干区在河长制的建设上有四方面的显著成就。
(一)不断升级人员的配备
近几年来,江干区治水人员管理机制一步步升级。2014年治水三人组出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联动;2015年新增由公安部门人员担任的河道警长以及河道附近居民担任的民间河长,治水五人组初具雏形;2016年又加入了由高素质专家、记者等社会人士担任的河道观察员和养护单位人员担任的河道保洁员,治水五人组升级为富有江干区特色的“5+2”模式;现如今更是提出“5+x”模式,在固定原先“5+2”人员基础上,新增由城管执法部门人员担任的河道执法长,并号召志愿者们、各方社会人士、企业等等积极参与到治水当中来,为治水创造出更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治水提供一只拥有更强大、更专业、更全面的社会联动力量的队伍。
(二)扩大与深化机制
通过治水人员安排机制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机制在一步步的深化与扩大。
(1)纵向来看,机制的深化,不仅仅是指随时间的发展,河长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表现在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民间河长等各级治水人员之间的联系与配合的深化。江干区所有民间河长们拥有一个微信群,各位民间河长们早晚巡河打卡,汇报河道水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解决,在这个群里,民间河长们相互交流巡河经验,监管河流方式,既促进了河长们护河的经验,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为治水提供了凝聚力。并且每个月第一个工作周的周一是河长固定活动日,在河长固定活动日那天,整个街道的河长会集中在一起,开展多样化的治水活动如开会交流、一起巡河、参观优秀河道、两个河长团队沟通交流等等。
江干区还开展了“河长论坛”活动,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份,上到专家,下到志愿者、担任“河小二”的小学生,还有被处罚的社会人士都会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心得感悟,一起评议治水成果,总结这一年的治水经历以及发表对下一年治水的期望。“河长论坛”最初只是由政协委员和治水办一起参加,后来发展到街道社区参与进来,到现在的所有五水共治成员单位的全民参与,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上下级联系紧密,推动力量不断增强。街道河长更成了治水的枢纽层级------向上级汇报河道的关键和重点,向下推动河道问题的解决,使河长间凝聚力强,易于召集。
(2)横向来看,首先是体制内参与的部门变多。治水不再仅仅治水办的事,公安、养护单位等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这种合力如同一张渔网,相关部门就是一个个网眼,政府就是渔网上的总绳,总绳提起来了一个个网眼也就打开了。
社会层面来看,治水参与人员范围广,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先队员都有积极参与进来,还组建了“治水智库”,聘请11位各种领域的专家对每一条河道进行指导。“河小二”的活动,发动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又带动家长参与,掀起了全民治水的浪潮。企业方面,通过街道上门联动企业的团支部开展团建活动,使企业参与到治水中来,日常上班过程中不破坏河道、发现河道问题及时反应也是企业治水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发动了企业这股巨大力量,实实在在参与治水,如与生态企业合作,让他们处理水生态修复问题,政府提供河道给企业,作为他们的实践性基地种植水生植物,像这样用资金和技术治水,双方通过合作达到互利共赢;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担任河道某一段的段长,通过“企业认领河道”参与治水。不容忽视的是企业中有很多专业人才,由企业推荐相应人才加入到“治水智库”中,可以向他们进行相关咨询。有些企业负责人是人大代表,通过他们的威信与号召力发动周围人,社会影响力大,有利于发动更多人参与治水活动。欣慰的是,企业都是无偿参与进来,他们都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把治水当做他们的义务。
横向铺开,纵向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当下江干区治水的一个特色和主要方略。“政企民”三者联动,创造了最高效的治水模式。
(三)转变驱动力与突破瓶颈
(1)江干区河长制初期以建体制为目标。选举各层级各河道的河长,健全管理体系;在河道旁竖立河长制公示牌,接受社会的监督;定期的河长交流,协作解决治水途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部门联动制度,使各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强化监督制度,包含了对河长制的日常考核,定期督查,定期公示。种种制度和规章的确立,使河长制形成网格化管理,为日后其深化与不断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2)然后转变为以行动为指向。此阶段侧重于将所有的制度和所有岗位人员的落实,将所有的河道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治污水------清淤、截污、疏堵,农业、工业等各个产业也都联动抓排污,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努力消灭“黑臭河”、“劣质V类水”;防洪水------强库、固堤、扩排,制服洪水之虎;保供水------开源、节流、提升,保障饮水之源。
(3)最后转变为以效果为驱动。在此阶段,不再把所有的河流等同视之,而是采用“一河一策”,对症下药,以效果为检验标准,不管什么政策、方法,只要能把水质搞好就是好政策、好方法。
(四)创新建设制度体系
(1)河长制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龙治水。生态系统中,山水林田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治理河流除了治水办的努力外,更需要河岸上整个生态系统的提升,这其中涉及的是政府的的多个部门------林业、国土、交通、财政、环保、农业等。所以江干区从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到搭建起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工作的格局,凝集起加强河流管理保护的各方合力,是一个机制的革新。
(2)河长制从政府的一手包办转变为共建共赢。江干区转变以往河道建管政府一手包办的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例如民间河长的出现,企业认领管理河道,治水智库的创立,河小二活动的举办,形成了“政府+河长+企业+群众”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了共建共赢,共享共治的治水管理模式。
(3)河长制从全面用力转变为对症下药。目前江干区“河长制”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一河一策。立足不同区域不同河流的实际,统筹安排,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河流突出预防和保护,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打造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对于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的河流,要加强水污染治理、节水减排,把河长制真正落实落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江干区河长制的发展状况

下一篇: 江干区河长制的发展状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