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内外影响范围比较广、庆祝活动比较多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阳历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阳历12月21~23日的冬至节等等,其中清明和冬至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达到自然与人文在节日内的协调统一,但每年的具体日期不太一致。上述节日的形成与华夏先祖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内容息息有关。中国上古历法为传统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人的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多数传统节日形成的重要因素。华夏先祖为感谢祖先的恩德、自然的神灵,常常择黄道吉日祭祀,经过世代的历练,一些极具人文关怀的日子便演变为中华传统节日。孔院在推广中华节日文化时一定要告诉活动参与者,古人的祭祀并不完全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先祖们的一种信仰,是对前辈或自然的感恩,源自天地人文和谐共生的理念,心怀敬畏,方行之高远,这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
中华传统节日大都和农事活动有关,节日的形成体现了先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与敬重,其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启发,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思想、精神与气质分布于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之中。节日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注重血缘、睦邻友好、崇敬自然、向往团圆、以和为贵和礼尚往来等等特质,与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观一脉相承。传统节日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民族魂魄深深地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春节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幼美德;重阳节晚辈要给长辈置办礼物,体现出的则是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清明节对先人的追思,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感恩意识;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的则是中华民族对英雄的敬仰……。中华节日凝结着传统文化的血脉,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载体,在百姓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华传统节日根植于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凝聚着华夏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和热烈追求,与当今世界推崇的普世价值不谋而合。中华传统节日是华夏先祖在总结农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大都和时令相关,没有任何宗教成分,所以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阻力也相对较小,并且节日中所富含的普世文化基因以及节庆活动中所充溢着的欢乐元素,也是世界上所有种族的人所喜爱与追求的。孔院应该善用节日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观念,在海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熏陶,让越来越多海外人士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并慢慢喜欢上这些节日,这样中华传统节日才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