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缓解儿童牙科畏惧症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制力差,理解力不及成年人,承受创伤的能力弱,不像成年人有足够的克制力,所以当儿童遇到使自己感到恐惧的事情时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或异常的表情。口腔疾病的困扰,陌生的诊疗环境和医护人员等都可导致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儿童牙科畏惧症(CDF)是指患儿在牙科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害怕、畏惧、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疼痛、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敏感性增高,对疼痛耐受力降低,严重的拒绝治疗的现象。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儿因为害怕和焦虑而拒绝治疗,导致口腔情况恶化,进而需要接受更为复杂的手术,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程永祥等的研究显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会降低口腔疾病的早期就诊率和治疗效果,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如何缓解患儿在口腔诊治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是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方法主要分为心理干预、音乐疗法、笑气镇静、全身麻醉以及束缚等,Bernson等发现在治疗牙科焦虑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患者自己努力克服以及与医务人员互动,受到医护人员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在众多缓解牙科畏惧症的方法中,心理干预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心理干预指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的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研究发现,采用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的恐惧感,促进医患合作,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因此,近年来口腔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常规的六手操作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即增加巡回护士在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治疗前稳定患儿情绪,倾听患儿想法;介绍治疗过程和手术器械;教会患儿如何使用停止信号;治疗中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或节目,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及时对患儿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患儿和家属宣传口腔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告知注意事项等。临床研究显示,与常规六手操作相比,改良六手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紧张而引起的心率加快;参考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对患儿进行评分发现,改良六手操作治疗的患儿与常规六手操作治疗的患儿在诊过程中出现的中、重度焦虑和变态性焦虑的数目明显减少;患儿配合度显著升高,医生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2.提高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改革和优质护理的实施,病人及家属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护理模式从传统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儿童口腔临床诊疗活动中,患儿家属不仅要求患儿的口腔疾病可以治愈,还希望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改良六手操作强调巡回护士的工作除配合医生和椅旁护士的治疗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包括治疗前通过语言交流,肢体交流及简单的小游戏等获得患儿的信任,鼓励患儿以合适的方法表达自我感受,能够积极放松跟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巡回护士进一步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过程中举手示意的方式等。治疗期间用患儿感兴趣内容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及时表扬、鼓励患儿,使患儿放松配合医生治疗。密切观察患儿情绪变化,发现不合作情绪及时与医生沟通,暂停治疗;治疗结束后,针对患儿情况对家属及患儿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需要继续治疗者约定下次治疗时间,再次给予患儿鼓励表扬。鼓励患儿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增加患儿安全感受,从而提升患儿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信任度和配合度。许朝谊等通过儿童口腔临床观察研究证实,改良六手操作可以缓解患儿的恐惧感,通过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满足了家属的知情权,使家属能够理解并支持医生工作,从而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