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境界本也
 
更新日期:2019-10-11   来源:艺术百家   浏览次数:2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切诗词,凡上乘之作,都应该是有境界的。境界论诗,当始于《诗经

 
“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切诗词,凡上乘之作,都应该是“有境界”的。“境界”论诗,当始于《诗经》之“思无疆”,言其之思深广无穷也。思无疆,意无穷,也就是所谓“意趣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情趣与艺术技巧结合的品格,包含着诗人的禀赋、胸襟和才学。中国历代“能自树立”的豪杰之士无不在力争这“第一义”的“境界”,可见“境界”于诗词的美学价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涵,笔者经过归纳总结认为主要包含了如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格调之雅。刘熙载《艺概》云:“余谓论词莫先于品。”同样,王国维也非常看重诗人的人格品质,他说:“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内美”是指人高尚的道德品格。“王国维曾赞颂彪炳于中国文学史的屈原、陶潜、杜甫、苏轼等大诗人‘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他将‘人格’置于境界之首,故论文天祥词,谓‘风骨甚高,亦有境界’。‘风骨’即由‘文格’所表现的‘人格’,惟‘人格’与‘文格’统一才称得上‘有境界’。”王国维对创作主体的“内美”的强调,体现了他对主体人格的审美取向。“‘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人格之境界来自于心灵之涵养,是诗词作家对于道德品格的内在要求,对人生崇高境界的坚定追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修养的综合呈现。高格的作品来自于美丽之心、高尚之品,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为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可见王国维对词人人格品质之看重。
其二、胸襟旷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的大家。“旷”和“豪”说的既是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是两人词的风格。王国维认为;“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所谓“胸襟”即是说的二人浩然旷达的英雄气概。苏、辛词似天马脱羁,以阔大堂庑、超迈气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词境更为深邃廓大,清雄淡远。“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王国维谓之“雅量高致”,其意可否作这样理解:其一是意趣不凡,气度之旷达宏阔;其二是秉直高洁,情致之雅正不阿。苏、辛是忧生忧世的热血男儿,心中正大光明,词中自有正气充盈其中,“不平之鸣,随处辄发”,“骨劲气猛,自成高风”。所谓“有境界”即是在他们的诗词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人格”力量。
其三,气象万千。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除了看重诗词的“高格”外,特别推赞诗词之气象。“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的《忆秦娥》结句意境开阔,气象沉雄悲壮,使人在对景象的凝望中慨叹历史的沧桑巨变,在悲悯的沉痛中陷入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繁华之景一一略过眼前,昔日煊赫的业绩已成过往,短短八字使人感到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穿越古今的时空感,大气而雄浑。“所谓‘气象’,王国维不是一般指景象,而是与他所强调的‘境界’相关联,即‘境界’中的一境——气象之境。这种‘境’,侧重于‘气’,而抒由‘境’激发的一腔之情,吐萦绕于胸的满腹感慨。故这里的‘情’,既非‘柔’的浅吟,又非‘软’的低唱,显得豪放俊逸,大气磅礴。”同样,王国维认为李后主的词也充满了“气象”,“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人的忧愁感慨已不仅限于一己之沉痛,而是对国亡家破,人生兴衰的万千身世之感,显得阔达雄深,构成了沉哀高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中所呈现出的万千气象自是“高格”之作,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以上三个方面是对“词之有境界”的重要衡定标准。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准则即是——“真”,他十分看重词之“真实”,认为这是古今第一流之作品所不可或缺的品质,这种“真实之美”即包含了真切自然、真情真意、真实不伪。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境界本也

下一篇: 境界本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