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处理好政治权威性、学术性、通俗性的关系,使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相结合,规范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直接传播与表达,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制度上主导地位的体现,具有政治性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还是文化与理论的学术性呈现,学术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科学性与理论内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解释力与说服力,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信服感的重要原因。具有说服力的话语应是政治权威性与学术性的结合,既具有意识形态主导性又具备社会的主流性,学术研究为话语体系构建提供学理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服务于政治,具有学术基础,体现其具有科学规范性,处理好规范性与通俗性的关系,意味着要把握好话语表达规范性与通俗性、大众化之间的度。规范性过强或将导致受众对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的抵触或理解障碍。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发展,为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同时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与时俱进,从高度政治权威化、方式僵化和角色化中解放出来,走向大众化、民族化、简洁化,以更加平易近人的话语表达为人民所接受与使用。显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那种单一、古板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方式,明显滞后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诉求,阻碍了有效沟通,也无法满足社会价值多元化、多层次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制约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然而,过于简单化或自然化的话语或将导致学理性不强和政治话语力量的弱化,甚至是“去意识形态化”,削弱政治性与学术性。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其转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协调好上述关系也意味着要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与面向院校、大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国家遴选专家统编,统一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凝练性、理论性,内容新、质量好、水平高、是我国相关行业顶尖学者专家对我国实践经验的卓越总结,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需要处理好教材这个“一”与全国2900所具有不同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教师水平与学生素质这些“多”的关系,使“一”融入“多”,二者有机结合。处理好以上三者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体系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求话语源于人民,话语表达与研究为了人民,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民,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民等。人民群众是思想政治话语政治权威性、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点与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学术研究成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结合。政治权威性具有令人敬畏与信服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基础,政治认同,是合法的认同;学术研究要为这个共同认定的主导意识提供及时的、有深度、有创新性的理论支持,要以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理论为重点,不断夯实主导意识的理论基础,科学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正确应答新时代人民关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对的热点难题;通俗化则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寻求思想政治话语与人民日常生活的契合点,既要上接马克思主义的“天线”,也要接受众的“地气儿”,增强思想政治话语的魅力与说服力。
其二:加强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通俗话语”适用语境的分析,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师要吃透教材,分析三者话语的适用语境,做到“政治话语”用“学术话语”讲深透,用“通俗话语”讲明白,“通俗话语”以“政治话语”为引领,同时不失学术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