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宣示,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时代使命。这是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这个“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都不能固步自封,而必须在已存在的事物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事物进行科学的延伸与发展。处理好文化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关系到思想政治话语能否保持新鲜活力,能否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话语是否具有民族性与共享性,关系到我们在话语权领域能否取得主导权等关键问题。处理好文化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坚定文化自信,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回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根基,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源头。挺起中国精神这个脊梁,必须要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有筋骨”,并且能与大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同时,这种挖掘与继承必须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回应时代难题。继承和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要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发扬老一辈革命者与建设者语言风格,体现的平易近人、引经据典、含义深刻的优点,除了在内容上挖掘创新,在话语表达方式上也要继承创新,创造性使用新概念、新表述使传统教育内容焕发新的生命力。
其二:实现好话语形式从“完成式”向“发展式”转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现了以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概念、范畴、定义等对相关原理、学理、经验总结进行阐释与论证,呈现一定的确定性与完成性。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从广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从深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事物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接近正确的反映,深度认识有待深化。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思想政治话语不仅要考虑“说什么”,“说了什么”,更要高瞻远瞩地为接下来要说的什么做方向性的引导,前瞻性地留下弹性的话语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