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对中美贸易争端的现有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不足,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外交理论相结合,从新的理论视角来分析中美贸易争端的缘起和演进,并讨论其走向。具体理论视角如下,
(一)资本全球化理论。当前世界资本全球化呈现了流动性、短期性、集中性的新特点,这导致全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资本全球化流动速度的加快对全球治理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影响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也促进了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紧密,同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全球治理节奏的加快,全球治理范围的扩大,全球治理模式的优化。消极影响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全球化依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优势倾向于发达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西方经济模式的影响,在竞争中不占有优势。因此,资本全球化对中国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必须在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挑战,迎接机遇。
(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指引下实现的。而从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国外交理论就始终强调和平共处,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这与美国垄断式霸权方式截然不同。虽然有西方国家和媒体曲解了中国的崛起之路,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同化论”等来争取国内外舆论支持。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威胁论”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外交理论、方针、路线、政策背道而驰,并不符合中国外交传统的实际。实际上,中国始终是现行国家体系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建设者。不论是“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还是“亲、诚、慧、容”的周边关系,都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具体体现。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也正是在这一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政府在新时代始终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倡导平等、合作、开放、共赢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集中体现,这是超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谋划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明智之举。中国一直主张国家的繁荣建立在全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百花园”,而不是某一个国家“孤芳自赏”的“后花园”,中国的繁荣之路从来也不是建立于他国贫困的窘境上,而是让其他发展中国家登上中国这列“顺风车”,实现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