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锤炼发展而成,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对现在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我们修身立德的文化宝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精神等教育资源,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道德教育历来都受到重视,“崇德尚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一直贯彻的道德品质。习近平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特色,重视道德教育无论古今都非常重要,在新时代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弘扬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精神。社会主义培养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这种充满民族意志和民族责任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二)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创造新时代文明和谐智慧校园,使其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职能也从人才培养扩展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钱理群先生对大学职能的理解是“坚守,坚守民族精神,坚守思想文化传统和批判创造,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学术”。因此,高校不仅要传承历史文化,更要有创新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推动内涵式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关创新的智慧层出不穷,四大发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有创新才会促进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学习创新精神,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与实践。
(三)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坚持民族文化立场,立足实际,结合中国时代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校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引入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步入高等教育阶段,生理已经趋向成熟,对待事物自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大大增强,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系统了解文化内涵,深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文化部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健全大学生人格,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因此,在高校把传统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意义
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受到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首先,努力创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一是可以悬挂古人的名言警句,摆设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雕像。二是校园建筑和道路可以以古人名句或人物命名。这样的隐形文化向大学生传递着传统文化思想,使传统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三是依托学生社团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其次,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氛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作用,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家庭之间传承发展,形成传统美德。最后,建设优质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的同时,应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努力为大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网络平台。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全方位的优秀文化环境,这样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