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从1987年上任,“在他任职期间,美国经济成功化解种种危机,包括一次股市崩溃、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两次经济衰退、若干企业丑闻以及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造成的股市动荡”。他历经六届总统和八届财政部长,成为美国史上任期最长的美联储主席。直至本世纪初,格林斯潘仍被华尔街视为神一样的存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更多的人将关注点对准美联储,并认为金融管制的放松和缺失造就“衍生性金融产品”爆发性增长,使得市场极其不稳定,而一切的根源就是美联储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高度独立性。格林斯潘由此被推到舆论中心,其之前所奉行的金融自由化也被认为是危机的导火索。
美联储作为世界上最独立的中央银行之一,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立法机关任何高层批准。美联储主席作为美国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大人物,在美联储长期处于高度独立性状态时,个人决策的强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不受政府当局的干扰,赋予它对美国经济的绝对客观主导影响,但也将放大其决策偏差对经济带来的风险,联邦政府将不再完全代表公共利益。弗里德曼就曾指出“独立的中央银行在政治上是不可忍受,让如此之大的权力集中在独立于任何种类的、直接的和有效的政治控制之外的团体手中,是明确的和彻头彻尾的独裁主义和极权主义。独立地中央银行导致货币政策过分的依赖于个人的品质,并促使由于中央银行负责人及其个性方面的偶然改变造成的不稳定性,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治的体制而不是一种法治的体制”。
(一)格林斯潘个人决策的强化对美联储维护独立性的效率。在格林斯潘任职期间,他恪守美联储主席的信条:自己的话一字千钧,决不能误导大众。所以他沉默寡言、他含糊其辞、他用晦涩难懂的“格式语言”表达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避免对经济前景和资本市场发表评论,更绝不轻易给市场传递任何信号。甚至连他自己也说:“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学会了美联储语言,学习了含糊其辞”、“如果我的话你听得清清楚楚,那你一定是没有听明白”。
“格式风格”似风似雨似雾的特点成功维护美联储作为一国中央银行一言九鼎的权威和神秘。格林斯潘以高水平的见解、协调的艺术、灵活的手段成功将管理市场预期与制定货币政策结合,引导市场预测未来政策走向更加符合货币政策。美联储威信的建立最终表现为市场对格林斯潘的推崇与信任。例如1987年美国股市遭遇的“黑色星期一”,格林斯潘发表的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便在无形之中化解了一场危机。再到1997年东南亚危机和2000年互联网危机更是将证明了市场对格林斯潘的认可度,更将他对于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推到顶峰。
格林斯潘把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真正做成一门艺术。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缺乏像格林斯潘这样“一诺千金”的人,所以危机一旦发生,市场便会恐慌,最终反而加速危机的进程。1997年美国在悄无声息中又一次度过危机,而泰国的货币危机却由此拉开东南亚危机的帷幕。倘若当时泰国有一位“格林斯潘”能够出面稳定市场信心,承诺中央银行会履行其责任,恐怕一场金融暴乱就会轻松解决不至于后来演变成波及多个国家的金融危机。艾伦·格林斯潘的巨大成就向我们证明:维持价格稳定是可能的。他的“神化”是源于他对于危机的敏感和警觉;是源于他对美联储独立性的维护;也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米尔顿·弗里德曼称赞他是美联储成立以来最有建树的主席。
(二)格林斯潘个人决策的强化对美联储维护独立性的风险。联邦储备委员会最重要的工作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委员会主席的权利就体现在:若干决策不是经过理事会,而是由主席本人代表理事会做出。权力上的权威造就了主席可通过他的职位和个性来影响理事会,从而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多的体现着主席的意志。艾伦·格林斯潘作为自由市场理论的热心追随者,信奉自由市场、强调政府不干预,认为“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甚至公开指责一切反垄断法,比如《谢尔曼反垄断法》,并称该法案是“满篇无意义的废话”。于是,美联储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为格林斯潘“大展拳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之前即使发现了危机的存在并且拥有足够的能力得以制止,却最终采取放任自流的金融监管政策。
自1968年进入政界,格林斯潘的政治野心伴随着他的整个政治生涯。格林斯潘评价在美联储的工作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就好像吃花生米一样,你总是想吃下去,永远都不会感到厌倦。”区别于他的前任主席保罗·沃尔克,格林斯潘真正将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调节发挥为了一门“艺术”。他将精细的专家分析能力和原始的政治手段结合起来,使得他比普通专家更强硬,比普通政治家更有影响力。两者身份的完美结合造就他对于美国经济的绝对影响力。同时,“每一个华盛顿局内人都明白,格林斯潘的权力不可动摇。站错边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职场前景已然黯淡无光。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开始暴露,而自己的权力也被大幅缩减”。
此外,1998年克林顿总统以格林斯潘年迈为由准备提名新的美联储主席,也让他意识到:华尔街的支持对他历次提名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华尔街和格林斯潘仿佛达成了某种联盟,为着彼此的利益奋斗。格林斯潘帮助企业实现长久的繁荣,企业帮助格林斯潘将手中的权力握得更牢固。而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间接缘由之一就是2001-2004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利率长时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而其呼吁的自由市场、不干预促就了对大量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监管不力。格林斯潘自己也承认,在担任美联储期间,自己有“30%的判断是错误的”,特别是假定银行及金融机构会密切监督交易对手的信用。虽然总的说格林斯潘的正确决策要多于错误决策,但他对于权力的热衷和野心让他在实行货币政策时失去了中立的态度,一直宣扬维护的独立性成为资本家的保护伞。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偏离在货币金融学上的规则,成为一种人为任意根据经济的形式和自己的判断制定的政策。这使得美联储更多地体现着格林斯潘的意志,过分地依赖于格林斯潘个人的抉择和判断,而其个性的偶然或是思想的偏差会使得中央银行失去对经济形势的客观判断,造成风险管理、信用评级、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失败,最终积累表现为难以扭转的危机爆发。据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资产的总损失达到将近5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全球生产总值的1/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评价格林斯潘说“斯人已去,遗害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