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目标是解决工具性单向度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将教师朴素的育人观念提升高度,解决课程育人规范性问题,结合专业教育改革灌输方式为参与体验和实践创新评价方式,从而解决育人的成效问题。“课程思政”要遵从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四大原则,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三大误区:
1.泛化不不聚焦
一门课程的理论主线是课程设计的灵魂,是对在教材、教学反复研究基础上,贯穿全部教学的主动脉。而很多人将“课程思政”做狭隘的理解,认为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一种政治信仰,单一的政治性;也有的人认为思政是一个筐,什么素质教育都可以往这个筐里放;更有的以为课程思政是课前先讲个故或者举个案例,导入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没有深入到学生参与学习和最后对学生思想价值观认同程度的一种评量。
2.肤浅没深度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遵循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原则,也应该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不是简单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灌输。而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不仅仅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而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3.片面不系统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该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在专业教育课堂融入相关的思政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价值塑造,从“听”到“动”:动脑、动嘴、动手、动腿;在“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价值,提升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