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西南联大》黑白影像资料与现实的对比
 
更新日期:2019-10-15   来源:声屏世界   浏览次数:2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影片的开头,导演将镜头转向杭州湾,一首熟悉的苏州评弹带领观众进入江南地区。随后画面出现高架桥上行驶的车辆与往昔的湖面停歇的小船剪切在一起,

 
在影片的开头,导演将镜头转向杭州湾,一首熟悉的苏州评弹带领观众进入江南地区。随后画面出现高架桥上行驶的车辆与往昔的湖面停歇的小船剪切在一起,画面由彩色转向黑白。纪录片的第一集由蒋梦麟的《西潮》作为开篇,表达着导演正带领着我们去追溯一段往日时光。
影片中的黑白影像资料的使用占据全片的百分之七十。通过对于当事人的回忆、描述以及资料画面的运用,再现了西南联大的发展历史。导演对于大量历史影像资料的选用,运用流畅的剪辑将历史和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黑白和彩色代表两个不同的时代,黑白画面重现了当年西南联大在选取校区时所经历了战乱、种种困难和教学工作,彩色画面则是对于主要人物的采访以及现当代人生活的描绘。黑白影像资料的使用大大加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从而辅佐纪录片的故事叙述。用黑白与彩色的鲜明对比来揭示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意义。西南联大在过去是高等学府,它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南联大师生们的奋斗历程直至今日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纪录片《西南联大》中第五集嘉阴长留,是对旧时代西南联大教学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下西南联大教育精神的延续。中国不仅要有很好的高等教育,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更需要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科学的管理水平,以及严谨的教学理念。西南联大精神深深的熔铸在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

巧妙运用素材表现
纪录片《西南联大》中许多黑白照片与影像构成了整部纪录片的主体。导演十分巧妙的将这些素材安插在恰当的位置和角度,并配上恰当的解说与采访,从而反应了导演的创作意图,烘托了影片的气氛。例如杨振宁对于邓稼先的回忆,纪录片是在黑白照片定格画面的基础之上,还搜集了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与杨振宁早年所写的日记作为口述历史的方式,利用配音员的朗读杨振宁日记的形式展现出来。影片在对杨振宁对邓稼先回忆内容的处理是有偏重的,导演选取了最适合影片走向的内容来表塑造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起初的杨振宁与邓稼先一同从西南联大毕业之后利用庚款到国外留学,直至邓稼先回国研究原子弹到研发成功的过程中,杨振宁对于邓稼先等人自主研发原子弹成功产生质疑到充分肯定。这个态度的转变是导演有意而为的,导演设置这个故事冲突的目的在于传达中国在逐渐强大的讯息。
影片中的音乐运用的十分自然。影片的基调不仅仅是导演一人所为,而是影片中贯穿的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古典乐器的运用特别广泛,例如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等,这些西洋乐器的频繁使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纪录片的气氛。例如影片《西南联大》中第三集大学之大中,关于宿舍的环境恶劣的刻画,制作抛开了白话的描绘,利用欢快的音乐将这段苦中有乐的生活加之采访当事人的回忆,将这段往事描绘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画面的处理十分得当。在纪录片《西南联大》中,一些无法用影像资料佐证的画面为了加强其真实感,导演通过动画的方式加以处理,让我们在声画同步之中感受到西南联大的生活。例如宿舍之小,臭虫之多,又无法洗澡,臭虫又总往身上爬,起初还会被臭虫影响的难以入眠到最后与臭虫的和平共处。这个画面无法找到珍贵的影像资料了,导演就选取了采访多个当事人的手段填补画面的空白,然后利用所述制作成的动画加深我们对于当事人的理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西南联大》黑白影像资料与现实的对比

下一篇: 《西南联大》黑白影像资料与现实的对比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