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破解青海当前扶贫困局的必然选择是在绿色发展中实现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应以绿色发展为原则
将绿色发展理念与扶贫脱贫充分结合在一起,进而逐步实施绿色扶贫举措。在落实扶贫脱贫的过程中,切忌不可以只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当成唯一的目标,而还应当密切关注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就当下而言,大部分贫困地区均处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这些地区的生态较为脆弱,当然这也是造成当地贫困状况较为突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比方说高寒地区、沙漠边缘区域等,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且恶劣,并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该区域开展扶贫脱贫,不可以单纯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还应该密切关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强化绿色扶贫。绿色发展是推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绿色扶贫多种途径
除了政府投资生态工程项目,通过支付劳务报酬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外,还可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参与度与参与能力。支持贫困地区设立生态管理员岗位,以森林、草地、湿地等管护为主,让足以胜任这些工作的劳动力参与管理工作。实施“互联网+扶贫”,拓展生态扶贫绿色平台,推进新型资源的市场发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经济活动。生态补偿机制、碳汇交易机制等都在发展,但是规模还比较小,目前需要推动生态服务相关的市场机制发展,并且将扶贫的目标纳入到这种市场机制中。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并完善市场渠道。对电商在扶贫中的作用要进行深入研究,使电商真正帮助农民营销产品,而不是仅仅成为外部产品进入农村的渠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采取何种形式发放生态补偿资金,需要考虑到扶贫的效果。完善坚持绿色减贫的绿色机制制度,当前最主要是要在扶贫脱贫中长效考核体系建设体现绿色减贫的价值取向,建立干部考核办法,贫困地区在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和土地节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补偿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总之,需要逐渐形成新的市场机制,支持生态产品的发展,并使贫困人群受益。扩展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本地绿色发展脱贫。
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建构相结合,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从而适应区域脱贫和经济发展现实需求。从贫困地区资源实际出发,转变当前贫困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培育新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增长点,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条件,发展开放式生态经济,重点关注国家级重点贫困点的扶贫活动,尽早培育符合生态与环境标准的产业,发展符合各地优势条件的林业经济、特色种养业、生态旅游等。就生态基础较好的贫困地区而言,应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研发与培育“绿色、高质、安全、高产”产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的农牧业示范中心。培育并壮大生态产业,通过帮扶、合作经营、劳动就业等手段,促进贫困区域企业生态化专业化发展,引进生态化新型企业,拓宽贫困地区劳动力收入渠道。绿色产业是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产业发展不仅为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比如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脆弱地区停止种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谷物,转而发展经济林果,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产品价值;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比如利用秸秆和果树枝条生产食用菌培养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在绿色发展的视野下,贫困地区发现了新的可利用资源。比如传统的发展模式中,阳光不曾给干旱地区的贫困人口带来收入,但是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化地区,光能发电给贫困人口带来新的收入,与此类似还有风能。技术进步正在重新定义资源,许多过去没有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被开发,并使贫困地区受益。寻找推动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开发转变的动力源,新的资源开发给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使这些地区摆脱传统发展方式成为可能。
建立扶贫部门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扶贫部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全面管理扶贫与生态发展资金,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发展的融合。对于生态功能和贫困重叠区域,保证生态建设任务中生态补偿和本地扶贫活动之间的紧密关联,完成绿色扶贫目标任务,积极提升绿色扶贫资金的现实效益。许多贫困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坚持连片贫困区生态项目资金渠道固定、用途固定,创建健全、标准的资金整合制度。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补助方针与资源开发收益划分方案,促使贫困地区长久稳定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要持续加大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健全资金划分体系,健全与森林覆盖率、重要污染物减排等工作紧密联系的审查系统与标准,将关注重点置于重点贫困地区的发展,逐步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支持力度。加大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主动争取中央财政扶持,逐步提升流域生态补偿水平;资金筹集与划分上侧重于流域上游区域与贫困区域,对水质情况良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贡献高、节省资源的地区进行补助,将生态补偿资金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紧密结合。对地区生态优化状况、生态保护情况较好的地区给予现金补偿与激励,并采用对口合作、产业转移、创建园区等多种模式,加大横向补偿与市场化生态补偿力度。
探索绿色脱贫政策与支撑
研究制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促进扶贫的政策措施,应在绿色发展视域下进行脱贫攻坚的制度创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当下的脱贫攻坚提供方向。合理的确权颁证,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制度;建立村两委主导的综合性合作组织,是完成村级脱贫攻坚任务的纲领性制度创新;大力推进“资源下乡”在城乡融合方面的制度创新。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生态种养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与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的领域,打造能够惠及贫困人口的服务点和着力点。加强与地方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横向合作联动,引导社会各界资源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扶贫。生态建设保护、易地搬迁和绿色产业发展三个因素构成了绿色减贫的主题内容。而这个机制发挥作用,有赖于政府引导、私营部门的投入和贫困户的参与。绿色扶贫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特别是易地搬迁或绿色产业发展都需要解决用地问题,这加大了绿色扶贫的难度,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绿色扶贫不仅需要投入,而且需要通过市场实现绿色产品的价值,通过私营部门的介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而贫困人群以土地入股、将政府扶贫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投入,并充分吸收贫困户就业,可大大提高贫困户参与绿色减贫的程度。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和农民参与构成了绿色减贫的三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