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企业深度参与学生成长,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更新日期:2019-10-16   来源:军事体育学报   浏览次数:2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学科和专业的改革供需改革,更是企业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协同改革。职业教育院校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师资源,对职业技术有着

 
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学科和专业的改革供需改革,更是企业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协同改革。职业教育院校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师资源,对职业技术有着极为精专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不足,容易导致教育成果脱离市场需求。因此构建“成长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学生成长,加强教学机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将职业教育的参与权分配给企业,摆脱传统学徒制中“企业只负责给予学生实践指导”的桎梏,真正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方式。
1 校企共同制订相关专业“成长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力度,丰富职业教育放管服的范围,改变职业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中的绝对地位,融入企业资源,强化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位和纠正作用。通过建立“成长式”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和教育纲要,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切实将社会生产行为与标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市场规律,吸引行业企业和体育职业院校一起培养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共同制订“成长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技能的锻炼与成长;使企业能从学校招到“拿来就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校企联合设置“成长式”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由教育从业者决定的,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工作,课程体系往往难以与时俱进。因此应在“成长式”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先学后就业的思维定式,完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微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从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升级为“教育机构与市场环境”之间的宏观模式。根据企业岗位对理论知识、技能的需求,校企联合设置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理论知识、技能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形成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目标的汇编教材,分别在学校、企业实施教学活动。
3 打造基于“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成长式实践体系
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强调了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而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成长式”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增长,更是实操水平的逐步成长,实践教学应是基于市场的实践,而不是基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实践。打造基于“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成长式实践体系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置时,确保学生在体育行业企业实践的时间不低于学生全部学习时间的50%,时间过短学生不能真正掌握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不可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第二,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充分融入市场标准,以行业标准核定专业课程体系标准,模糊教育与工作的界限,进而将职业教育院校升级为“社会化的入职培训平台”和“实践型人才孵化器”。例如体育教学改革中,构建“成长式”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时,要依据体育行业的职业标准来进行设置,保证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与标准相对应,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能获得职业资格的认定。
4 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市场统筹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市场工作都处于两个独立的领域,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领导管理(职业教育隶属于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城市发展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等)。导致职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统筹性,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过渡使得学生的成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因此,建立“成长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教育与市场之间的协同性。其可通过行业协会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成教育与市场的无缝衔接,为职业人才的成长提供统一的方向。具体方式为:行业协会按照行业发展特点和当地市场现状,以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系”为单位,为对应专业的学生成长进行市场化的定位。同时行业协会可作为统筹者,指导旗下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定向合作,将职业教育院校真正纳入到行业发展的体系当中,使之成为行业人才的输送基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企业深度参与学生成长,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 企业深度参与学生成长,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