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的对策
 
更新日期:2019-10-16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2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创新跨学科媒介融合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课程体系,重点在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方面创新。在讲授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经典

 
1.创新跨学科媒介融合课程体系
打造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课程体系,重点在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方面创新。在讲授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经典理论之外,还应该将人工智能、多媒体融合、云计算、视觉加工等多项信息技术课程的纳入课程体系,加强文理科交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早在2010年,美国高校就尝试在新闻传播教学中引入技术类课程,如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主要用于新闻人才的数字新闻技能培育,开设了诸如传感器新闻课程、无人机新闻课程等新型技术类跨学科课程,并通过此后多年教育实践,美国还衍生出了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因此,在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建设中也应该吸取国外办学的优良经验,尝试与国际接轨,将课程类型从单纯的文字采写编评与音视频制作扩展到数字技术、信息采集与分析、智能广告营销、网络直播、计算机编程与框架等多个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功能领域或纯文科领域。此外,在课程目标设置上,还应高度重视对互联网技术思维、意识的塑造和网络媒介技能的培养,将其纳入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以培育出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2.完善新闻理论与技术实务融通的教学实践方式
教学实践的目标与方式也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与时俱进,必要时也可以考虑重新定位。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把校外实习实践提升到更加重要的考核位置,鼓励高校在校生到媒体长时间实习,尤其是到网络新媒体实习锻炼,甚至可以鼓励其真抓实干、充分融入,成为“在职”媒介工作者;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媒介工作者到高校学习深造或任教,进一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育方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注重提高新闻人才除了采、写、编、评之外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对新闻人才的新要求。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闻人才培养应密切关注行业所需,注重对新闻传媒的前沿技术的了解与涉猎,要进一步健全新闻学院与新闻媒体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才能有效培育并提升新闻人才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与新媒介环境的适应能力。
3.加大“技术型”师资力量的引荐
应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中的“技术成分”占比,加大技术型教学与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完成师资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在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时,一是要通过把“技术型”师资力量引入教学队伍,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授课,如校外定点授课、定期校内讲座、实验室操作课等来加强技术能力的锻造;二是让缺乏技术经验的老师到业界多参观学习、多深入交流,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传媒技术素养,如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学习业界诸如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技术经验,并将其带回课堂传授;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跨学科交流,对于国际性前沿的媒介技术,可以考虑邀请国外技术专家来交流讲学,对于涉及到其他技术学科的媒介技术,可邀约或聘请有关学科专家讲授,注重不同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将媒介演变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收更多学科的优秀教师,帮助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以理解不同技术形态的传播偏向,不断为新闻学子未来职业发展、为未来的新闻事业赋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的对策

下一篇: 培育新闻人才技术素养的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