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或 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
摘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同时,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中国自己的事情。
关键词: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吸收和利用;先进文明成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随之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P8-9)可见,实行对外开放,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P188)##end##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同时,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中国自己的事情。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
世界是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2](P189)“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P78)
从历史上看,我国是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的国家,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闭型的制度。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纵观中外历史和现实,邓小平深刻指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煕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3](P90)而中国自我封闭的二三百年时间,正好是西欧封建社会制度迅速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发展的时期。长期的闭关政策,一方面使我国长期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况缺乏了解,尤其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根深蒂固的、落后的、闭塞的封建意识和统治阶级的百般阻挠,扼杀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致使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渐趋落后。在西方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以后,中国的封建君主们仍然抱残守缺。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广泛联系,主张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强调: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足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足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足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建国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对外开放的,不过那时只是对苏联东欧开放。”[3](P90)当时,我国从苏联获得约14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引进156项成套设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通过延期付款方式,利用西方国家几亿美元,引进了一批急需的石油、化工、冶金、电子精密机械等技术设备。这些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3](P90)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特别是我们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偏差,曾一度开放的大门又关起来了。特别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把我国的经济建设同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完全隔绝开来。正是由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关门搞建设的政策,因而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比较起来,进一步拉开了距离。可见,没有或没能很好地对外开放,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封锁和禁运,中国没有完全改变与世隔绝的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加速了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出现了生产、资本、金融、交通和信息等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互相依存、密切联系。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更加深化了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中国只有积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互接互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因而,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中,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3](P117)“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3](P20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P10)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P189)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积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决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在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立足点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提出来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本义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在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仍然坚持这一方针。所谓独立自主,是指不受任何国家的控制和干涉,根据我国的情况,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的事务。所谓自力更生,是指从本国具体条件出发,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发展本国经济以及各项事业。概括地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就是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自己的事情。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P3)他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4](P406)“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3](P29)江泽民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2](P208)“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P207-208)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才能在更高层次、更宽广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2](P205)历史的事实已充分说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3](P2)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4](P91)“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P208)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P208)同时,对外开放如果搞得好,可以反过来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
可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能只是依靠别人来进行建设。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搞建设的一条主要经验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可以激发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使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振奋起来,团结一致搞好建设。中国是个大国,应当而且有能力立足于自力更生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邓小平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得到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3](P3)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十七大强调,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P26-27)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要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切实发挥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加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积极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正确处理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现代意义上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是不可分割的。但现在总体来看,相对于在外贸与海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成果而言,我们对内开放的力度还是不够的,仍然需要不断加大。因而要增强对内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供更好的对内开放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举措,在人才、项目、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对外投资企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维护我国企业的声誉和我国的国家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是以“引进来”为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不先“引进来”,我们的产品、技术、管理水平就难以提高,想“走出去”也出不去。而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时期的重大举措。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战略,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搞好境外投资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和监管。重点支持能源资源企业走出去,努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给保障。
(四)大力推进创新
从当前来看,制约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体制性障碍还比较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针对这些体制缺陷,我们必须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从制度上保障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五)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在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合作、利用外资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忘掉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尤其是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决不可废弃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决不可放任各种腐朽的、有害于人民的东西自由泛滥。
此外,还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努力实现互利互补和互利共赢。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极好时机: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给我国以较大的回旋余地;亚太地区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有活力,给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广泛的合作机遇;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七大又为我们规划了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内要求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支撑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外又要求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