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借鉴中成功
 
更新日期:2019-10-17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30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中国改革开放对东欧国家改革经验的借鉴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为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相对于东欧国家我国

 
(一)中国改革开放对东欧国家改革经验的借鉴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为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相对于东欧国家我国是比较晚走上社会主义改革之路的,虽然在1956年我们党就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之后在“左”的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至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世界上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周边的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腾飞。反观我国经济科技水平落后,老百姓的日子很苦,根本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我国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的地步。
如何改革?在改革的具体操作上是个难题,基于此,我们党在当时组织了多批考察团外出学习,既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也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就像邓小平对临行前的西欧五国考察团负责人交代的:“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么管的。”考虑到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考察中我们更倾向于学习和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改革理念和举措,特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南斯拉夫较早地走上了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自治”社会主义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作为对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回访,1978年8月,华国锋访问了南斯拉夫,在考察中,我们党的领导人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引进外资有了感性认识。“华国锋认为这次访问很大的成果,是开扩了眼界,有助于解放思想,找到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差距。我们要争取时间赶上去。”在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多次出访后,考察团认为可以学习两国在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但是同时看到了两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高积累、高消费、高速度的缺陷。1979年11月,于光远同志率团考察了匈牙利,了解了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商品生产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匈牙利把市场和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允许农民有自留地,自留地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通过对东欧以及其他国家的考察,使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中风险和困难的评估,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了很好的参考。
(二)我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在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东欧的改革没有持续,最终发生东欧剧变这样的悲剧,而我国的改革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迎难而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一定要独立自主,结合本国国情,寻找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之所以开始如火如荼,后来都偃旗息鼓,就是因为苏联的武装干涉而重新回到苏联为东欧预定的轨道。东欧国家的改革只要是超出了苏联容忍的程度必然会遭到苏联的干涉,不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国家的事情。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于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同时改革也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列宁就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发展形式的多样性,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国情和文化特点不同,“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8]虽然东欧国家的有些领导人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他们仍然脱离不开苏联的掌控。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认识到要结合本国的特点,因此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还是主要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为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认识到不能仅仅学习别人,还要符合我国国情,以国情为依据进行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改变经济体制,引进外资的同时,矫枉过正,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当成了革新的阻碍,盲目地进行改革。在苏联“新思维”的指引下,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我国的改革旗帜鲜明地指出是要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好的,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要改变的是具体的体制机制,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并强调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因此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因为我国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根本点,所以才能在改革中无论怎么改革都不会动摇社会主义方向。东欧的理论家们要纠正社会主义存在的异化现象,要建立“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进而把社会主义丑化为“法西斯主义”,在思想上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推翻了。
第三,理论上的阐明为改革扫清思想障碍,凝聚全社会共识,抛去思想负担,走向改革的快车道。理论并不是空谈,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问题,才能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以及我国之所以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主要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实际行动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苏联剧变之后,邓小平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于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比如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三个有利于”标准,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正是基于此,人们不再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由此开启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先于我国进行市场经济的探索,但是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我国对于重大的理论问题廓清之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始大踏步前进。
第四,充分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既包括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也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改革之初我们就对西方以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学习了这些国家好的经验,比如西方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和方法。苏联和东欧国家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改革中我们有的放矢,对于好的经验我们借鉴。例如,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是在对传统的苏联经济学批判继承,以及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东欧国家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尝试,比如东欧的经济学家兰格、弗·布鲁斯、奥塔·锡克,他们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较大,他们来中国探讨,并且讲学。我国的改革理论是在边实践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用邓小平的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因此改革是渐进式的,先改易改的,改革成果惠及老百姓。对于影响大的先进行试点,试验好了再全面铺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借鉴中成功

下一篇: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借鉴中成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