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与内涵
 
更新日期:2019-10-17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3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多元化、全球化时代需要学生在开放、共融的国际舞台上加强对话与加深理解、在理解与对话中加深了解、在了解与尊重中实现共存。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就是希

 
多元化、全球化时代需要学生在开放、共融的国际舞台上加强对话与加深理解、在理解与对话中加深了解、在了解与尊重中实现共存。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就是希望学生在多种文化的浸润中,既能够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与国家认同,以完整的民族(国家)文化人的身份参与到国际交往中;同时也能够理解与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对接触到的各种文化采取包容与肯定的态度,以欣赏与敬畏的眼光看待文化中的“他者”,并通过同异质于己的文化体的交流与对话达到“和而不同”的不同个体、不同民族(国家)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地球(One Dream, One World)的和谐共生状态。具体说,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际视野与开放心态
全球化让“地球村”的概念逐渐具象化,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拥有了“地球村民”这个共同的身份。新身份的获得表明我们应该站在更加开阔的平台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思考新身份赋予自己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思考未来的发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也就是说,全球化将学生的身份从民族人、国家人扩大为世界人。国际理解素养作为学生成为“世界人”的必备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立足全球、以世界性的眼光对待问题,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投身于各种良性国际关系的建立中,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开放的国际胸怀参与到全球化的建设中。
(二)文化认同与理解能力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魂。每个人从出生就被赋予了某种文化身份,并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地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润从而不断巩固着自己的文化认同、完善着自己的文化身份。随着地域的开放与地区联系的加强,文化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多种文化开始在个体身上发生交融并消解着原本单一的文化认同。所以,这个文化繁杂且高速流通的时代需要一种既能够明确并坚守自我文化自觉、又能够理解与承认异文化的文化认同与理解能力。这种理解能力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异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国际理解。
(三)国际交往与竞争能力
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全球化驱动的直接动因。但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合作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竞争。所以,全球化时代的人才除了要具备国际眼光与国际文化理解能力,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提升跨文化交往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只有掌握国际通用语言、了解跨文化交往技能以及拥有具体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在国际交往与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国际合作与关怀能力
全球一体化进程在让经济、政治、文化走向共同体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公共化”,生态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其他还有贩毒、暴恐也是如此。公共合作领域的扩大在让人们共分资源、共享利益的同时也让其必须共担责任、共护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公共领域中不单单要学会共存与合作,还需要带着情怀和关爱地参与共享与建立关系。只有具备全球情怀、懂得将人、自然、社会纳入整体共存框架并能够切实守护这个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学生,才能真正在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内实现全面的发展,施展多样的才华。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与内涵

下一篇: 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与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