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落后制约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
 
更新日期:2019-10-17   来源:农村经济   浏览次数:2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贫困作为世界著名的3P(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人口、poverty-贫困)问题之一,如何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一直备受关注。消除贫困作为我国十三五时

 
贫困作为世界著名的“3P”(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人口、poverty-贫困)问题之一,如何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一直备受关注。消除贫困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近五年来,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突破。在农村发展落后的同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也具有落后性,这必将影响精准扶贫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1.文化教育载体匮乏
农村贫困人口缺乏农村文化交流的场所,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和保障方面还不完善。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致使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中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知识贫困在降低人们获取、学习、应用、交流、知识与信息能力的同时,还强化了人们在封闭、半封闭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传统落后思想意识、封建旧俗等影响所形成的“精神贫困”。由于文化教育载体的匮乏,很多农村贫困人口不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不能及时掌握国家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政策变化,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对自身的改变,更不能认同国家的价值取向。还有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村人口思想落后、观念传统、态度消极,甚至对国家政策消极抵抗,这一系列的传统落后思想如果不能摒弃,将会影响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
2.农村社会管理薄弱
农村贫困地区的法制宣传活动较少,导致农村社会治安治理不力、不能使维护农村公平正义的机制发挥实效。由于对农村贫困地区社区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关村规条约,部分农村干部本身缺乏自制力、形象不佳,不利于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从而导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缺乏说服力。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差,极易引发贫困人口不满,严重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开展。还有部分农村贫困地区的社区管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当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他们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缺乏应对能力,越来越不能满足精准扶贫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农村目前开展社会管理多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但往往是人治多于法治,加之目前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农村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文件来指导农村贫困社区管理和发展,使得农村贫困地区管理障碍重重。其次,农村贫困地区社区管理人员待遇较低而工作量过大,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最后,农村贫困人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人尽皆知,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这也严重制约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
3.经济发展滞后
在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大部分贫困人口仍然以传统种植业为生活来源,经济收入比较低,远不能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贫困地区环境条件较差,对劳动力缺乏足够吸引力,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留在贫困地区的大部分是老人与孩子。农村贫困地区断层现象严重,导致贫困地区的年轻人流动频繁、对家乡的发展也就漠不关心,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仅靠传统种植业远不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投入不足,农村的“教育”“民生”“医疗”都得不到保证。有的人生活富足而有的人却无法保证温饱,这种贫富差距很容易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思想上出现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落后制约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

下一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落后制约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