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谈唢呐吹奏中的声音艺术化问题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音乐创作   浏览次数:4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谈唢呐吹奏中的声音艺术化问题摘要:本文从提出艺术化声音的概念入手,运用发声学原理,从训练方法的角度,讨论唢呐声音走向艺术

 

谈唢呐吹奏中的声音艺术化问题


摘要:本文从提出艺术化声音的概念入手,运用发声学原理,从训练方法的角度,讨论唢呐声音走向艺术化需经历两次变化、三个步骤,并解决了艺术化声音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问题——怎样发出优美的声音。

关键词:声音艺术化;音乐;唢呐;全振动;

一、引言

初学唢呐这件乐器的学生,经过老师指导后虽然都能吹响唢呐,却很难把声音处理好,做到柔和、集中、纯净、圆润的要求。当完成了唢呐基础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声音的艺术化处理与练习就成了唢呐学习的关键,只有突破了这一难关才能为以后完整的演绎艺术作品,生动而精妙地表现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长期的演奏和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唢呐学习者对唢呐声音的艺术化缺乏了解和认识,有些演奏者对唢呐声音的艺术化与作品内涵表现缺少必要的关照,导致了唢呐声音美感的缺失和作品内容表达的不完整。什么是艺术化的唢呐声音,怎样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声音要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从音乐表现的基础——声音入手,阐述艺术化声音才是唢呐艺术演奏中的声音要求,力求解决在达到艺术化声音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end##

二、唢呐演奏中声音艺术化问题

(1)艺术化声音是音乐表现的基础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一种在时间、音响中刻画具体事物形象的艺术形式。音乐学家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认为,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1〕从汉斯立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观点:音乐表现的基础是声音。《荀子·乐论》言道:“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耳,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乐记 ·乐化》亦云:“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2〕由此可见,声音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音乐艺术表现并非是追求一种单纯的音响,而是用声音去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它是思想意识、精神品格、审美判断、文化修养、技能水平形象化、内容化的表演行为。因此,音乐艺术表现中的声音是一种内容化、人格化了的音响,音乐艺术表现中的声音只有在表述一种情感或一种文化现象中才能实现自己价值。所以声音的艺术化是任何音乐艺术必然的追求。 

(2)唢呐艺术化的声音与艺术化声音形成的过程

1.唢呐艺术化声音的文本解释

唢呐艺术化的声音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从音响的角度来看,艺术化的声音应是一种加工过的优美的,符合艺术表演需要的声音。其二,艺术化的声音是一种内容化、情感化的声音,这是相对普遍意义上的声音而言的。通常所说的声音是指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响,其本身可具有某种美感,但并没有情感化、内容化。当声音去表达某一作品情感和内涵的时候,它就不单纯是一种客观声响了,而是具有了该作品所属地域文化、审美要求、艺术表现要求等特质,也只有表达了作品中寓于的文化内涵时,声音才艺术化。所以,艺术化的声音是充满情感、表达着内容,阐释着文化的音响。

2.唢呐艺术化声音形成的过程

唢呐艺术化声音的形成经历了原始声音——加工原始声音——声音的艺术化三个过程。

①原始声音是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3〕即,声音是物体受振产生声波并通过弹性介质(气体,液体等)被人的听觉神经接受后,传入大脑所产生的感觉。唢呐发声的条件由哨片和气流两部分组成,与其他声音形成的过程一样,唢呐的声音也是由人体胸腔、腹腔发出的气流冲击哨片振动引起的。然而,此时的声音还是一种没有得到加工、原始化声音,亦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

②音乐使用中的声音首先是一种加工过的,悦耳的、听觉上具有美感的音响。唢呐初始声音仅是唢呐发声并走向艺术化的最初环节,不是音乐使用中的音响。在假设乐器性能稳定,哨片发音良好,气息运用科学的情况下,对原始声音的加工是靠人为的控制完成的,控制的原则需遵循、符合乐器的发声原理,并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下最终取得一种松弛、坚实、圆润,能给听众带来一种听觉美感的音响效果。

③声音要走向艺术化必须投入人的情感,优美、悦耳的声音必须同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所蕴含的情感结合一起来实现。一部艺术作品是一定地域文化的浓缩,是孕育该作品的地域文化在形上层面的表述。唢呐音乐是通过唢呐声音传达其情感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演奏者在表演的时候要用“情”去表达。这里的“情”是指一种心理认同,是演奏者受所表达的作品蕴含的生活情景的影响在心灵中引发出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演奏者内心感受、自身素养与作品的交融合一,演奏者只有把内心的情感共鸣融入到唢呐的声音中去,做到“声情并茂”、“情声相融”才能实现声音的艺术化。

三、影响唢呐声音艺术化的原因和声音艺术化的实现

在长期的教学和演奏中,笔者发现,唢呐学习者在日常的练习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唢呐声音很难达到艺术化的理想境界。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搞懂哨片的发声原理,以此形成了口型对哨片的错误控制,从而难以完成艺术化声音第二阶段的训练。

1.唢呐哨片的发声原理相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由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得知,唢呐哨片的振动方式有两种,全面振动(以下简称全振动)和边棱振动。4〕哨片由两扇哨面组成,当气流通过哨片中间的缝隙时,哨片就会做相对方向的振动。当两扇哨面的各个部位振动频率趋近于一致,就能形成良好的声音,这在实际学习中不太好作到。一般情况是两种运动在同时发生。

在理想状态下,设想人体所发出气流方向与哨片振动的方向的夹角从90度角(垂直方向)到0度角(相同方向)变化,当方向为90度角时,此时哨面振动没有受到不均衡外力作用,振动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是全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坚实、圆润,我们用“实”字来表示;当方向为0度角,从胸腔,腹腔发出的气流冲击到哨片的哨口处,此时哨片其他部位几乎处于静止状态仅哨口处发生振动,振动方式主要是边棱振动,此时的声音比较发散,松弛,柔软,我们用“虚”字表示;哨片振动原理说明,声音的“实和虚”与唢呐哨片的振动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要想取得优美的声音效果,我们须使哨片发生全振动。事实上,哨片振动不可能完全是全振动的运动状态,因为气流方向与哨片的振动方向不可能为90度角,只能是无限趋近于这个临界状态,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让这个角度趋近于90度角,以保证全振动的尽可能发生。

确保两扇哨面全振动,还需要注意哨片的质地选择;哨片面的刮削要均匀;哨口要整齐等。

2.口型控制相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①口型控制与声音艺术化的理论诠释

唇部肌肉对哨片的控制是实现唢呐声音美与不美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谓控制就是唇部肌肉对哨片发生力的行为。哨片全振动状态所发出的声音是最理想的声音,那么,唇部肌肉对哨片的控制应以不影响哨片的全振动而展开,怎样尽可能的做到哨片的全振动呢?笔者认为有两点要求:其一,唇部肌肉尽可能的放松,用气流冲击哨片发声。当唇部肌肉接触哨片、呼出气流、冲击哨片开始发声时,设想唇部肌肉对哨片控制的力是0,此时完全是气流冲击哨片振动,哨片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而处于全振动状态;当唇部肌肉对哨片控制的力是无限大时,哨片被挤压在一起,振动停止。所以,拥有优美声音的前提条件是唇部肌肉对哨片控制的力应是在最小状态下,即所谓的放松。其二,唇部肌肉对哨片控制的力应尽量保持均衡。设想当上唇与下唇作用的力是不平均时,从胸腔、腹腔发出的气流到达口腔处由于受到不均衡的力的作用改变了平直的方向,气流向上或者向下,这样的结果使气流冲击在哨口处,哨片开始做边棱运动,边棱运动的多少随着上唇与下唇施压的力的差变化。边棱运动越多,发出的声音的圆润度就越差,声音就越不结实。

②、通过口型控制哨片产生优美声音

怎样把两种要求运用到训练中并取得优美的声音效果是我们所需要的。针对以上两种要求,演奏者要做到两点:其一,嘴巴尽量放松避免哨片受到多余的压力而降低了全振动的频率。其二,吹奏每一个音符应使嘴巴尽量保持“都”的形状。因为,当嘴巴保持“都”的形状时,口型是以哨片为中心收缩,笑肌向两边、向下拉,上唇肌肉和下唇肌肉向中心的用力均衡,气流方向与哨片的振动方向无限趋近于90度角,并在无阻挡的情况下进入哨片内,引发哨片振动,这样,哨片振动时受到不均衡的力最小,处于自然状态,故其振动形式主要是全振动。为了确证观点,笔者特意在2007年暑假走访著名的唢呐演奏家、音响学家周东朝先生,进一步证实唢呐要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使嘴巴保持在“都”的形状吹奏。5〕

③实现唢呐声音艺术化的途径

唢呐声音艺术化有两个条件,一是具备优美的音响效果,二是用声音去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故学习者实现唢呐声音艺术化要经过两个过程的训练。首先,学习者要经历由原始声音到优美声音的转变——实现声音的美感。优美的声音应该符合集中、纯净、柔和、松弛、坚实、圆润、饱满,弱而不虚,强而不躁,高而不紧,低而不散的要求。这就要求学习者需拥有一件材质性能稳定且适合自己的乐器,有发音良好的音源——哨片,日常训练中注意气息的培养,注重口型对哨片的控制以尽量减少哨片的边棱运动,这样才能完成声音系统训练的第一过程,形成具有美感的声音。其次,学习者要经历普遍意义上的声音到艺术化声音的转变,即在声音中投入人的情感。这就需要把作品同孕育该作品的文化地域风情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应深入日常生活之中体验民间风土人情,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注重自身人文思想意识、精神品格、审美品味的提升,在演奏中把所见、所闻的真实感受融入到音符中去,做到“声情并茂”、“情声相融”,经历长期系统、有目的的训练之后,学习者最终将完成唢呐声音的第二次变化,取得第三个阶段的要求,即形成了声音艺术化。

④影响唢呐声音艺术化的其它原因

事实上,造成唢呐声音艺术化困难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因为唢呐从原始声音的发出到艺术化声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错误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哨片的振动和唢呐的发声,从而影响到声音的艺术化。另外学习者的个人修养,生活阅历,审美情趣和品位,对作品的理解等等都会影响声音艺术化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唢呐声音艺术化的形成经历了声音的原始状态到优美、悦耳状态再到艺术化状态的两次转变、三个步骤的复杂过程。通过对艺术化声音形成的论述及造成唢呐声音艺术化困难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广大唢呐演奏者应充分认识唢呐声音艺术化在整个唢呐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努力克服口型对哨片控制的难题,将会促进唢呐演奏艺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唢呐这件乐器的表现力。

参考书目、文献:

〔1〕申  波.人文生态背景下中国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4):12 

〔2〕李复斌.关于民族乐器演奏中“点状音色”的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增刊):16—19

〔3〕张跃进.论笙吐奏中唇、舌、气三者的有机结合〔J〕.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 2000,(3):40—41

〔4〕李复斌.“点状”音色在中国打击乐中的表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107--110

Abstract: This essa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two variations and three processes of the sound of sona, which make the sound of sona become artistic sound .Thus, it solves a problem that presents itself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artistic sound: how to produce charming sound.

Key words: artistic sound  music  sona  full vibration



1〕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2

2〕转引于陇菲.发于声音——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五〔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3):2

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1024

4〕丰元恺.乐器的发生原理——音乐的构成〔J〕.乐器家园 2002,(9):55

5〕为了进一步证实唢呐起音与声音的关系,笔者于2007年7月28日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会客厅采访了著名的唢呐演奏家、音响学家周东朝先生,并进行了录音。

 

上一篇: 谈唢呐吹奏中的声音艺术化问题

下一篇: 谈唢呐吹奏中的声音艺术化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