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电商精准扶贫的制度设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市、区(县)、乡、村农村电商扶贫推进体系。一是市负责统筹规划,根据发展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电商扶贫的财政、税收、金融帮扶政策。成立专门的电商扶贫小组,深入调研贫困地区产品优势、资源情况,做好电商精准扶贫和原有扶贫的有机结合。积极协调部门间的职责范围,加快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二是以县为核心的电商发展“推手”。各贫困区县通过招商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建立大型电商平台,扶持当地电商龙头企业或电商协会建立集产品供应、质量检测、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电商培训等为一体的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二是扶持各试点乡镇依托扶贫工作站、电商协会建立电商扶贫服务站,设立专门的支点,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合作社进行网货开发、信息服务、技术指导、营销服务等工作。三是在试点村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点,配备电脑、基础货架等,为群众提供在线交易、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同时在村级服务点至少专设一名电商扶贫专职信息员,负责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点的管理工作,引导农民通过网络渠道积极销售农特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帮助强化贫困农户网络营销的理念及实践。
(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电商扶贫快速发展
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硬件建设。一是要支持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农业产业比重较高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重点,支持相关企业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农村 4G 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乡镇农村上网速度。整合全市农村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三网(即互联网、4G 网、广电网)五屏(即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PAD 屏、海报屏)的融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二是支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交通运输网建设的投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整合,按照政府规划主导、企业参与模式,加快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和城市公共物流共同配送体系,解决好“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农村电商发展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加大人才培训与引进力度,储备电商扶贫战略人才
根据农村电商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通过自主培训及市场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贫困农户不懂电商扶贫的问题。一是在本地职业设立农商发展、农村电商等专业,对该部分专业的学生实行“委托定向招生”培养,鼓励广大青年创业者回到农、扎根农村,在农村发展。二是与高校、科研结构合作,对各级负责电商扶贫的管理干部和具体从事电商工作的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四)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创新电商营销模式
充分发挥渝东北生态优势和渝东南民族特色,打造生态绿色山地农产品品牌,增强生态农产品竞争优势。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最严格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流程,做到 “三无 ”产品不上线,全面加大对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设立专门的网络营销店铺,定期开展优惠政策,完善产品运营体系,对网络产品营销到后台服务和管理等整个环节加强系统化管理,加强网络化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产品售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