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教育活动规律的内生要求。从教育活动规律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性教学主要以传授理论、论证观点、演绎逻辑、展开论述、获得真知、提升境界为主要特征和目的;实践性教学主要以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训练技能、认识社会、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创新生活、作出贡献、改造世界为主要特点与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重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让学生在科学性、真实性上作科学判断,使其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旨在于用高尚、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让其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最终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社会实践教学重在现实维度中运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来指导现实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有先进的理论,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两类教学活动同向共生,针对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消极事件或社会乱象加以甄别和辨析,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本土化的实例加以澄清和确证。
2.实践教学属性的内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现实、检验理论和推进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的客观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本土化案例既内涵于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呈现于间接的社会实践教学。思政课堂本土化教学案例是静态的社会现实化的反映,是对现实进行间接学习、分析、探讨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维辨析现实的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堂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实施,是直接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演,也为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素材和范本,有利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寒暑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内外互通的生成机制,既有利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与体验活动,又能通过直接的社会实践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题材提升理论自觉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