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财经类高校“三进”工作的基本路径——以专题教学为立足点,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手段革新
 
更新日期:2019-10-22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22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程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校的思政课如何保质保量,做到教学相长,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深化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程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校的思政课如何保质保量,做到“教”“学”相长,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改进方法。
第一,以专题教学为立足点。
1、专题教学的内涵和要求。专题教学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提出较早,早在“05方案”(即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时期,就明确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后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原理”课的专题教学研究得到了加强和深化。就目前全国的状况来看,“原理”课的专题教学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确立教学方案,划分为若干专题,再由一个或者几个教师以“专题”的形式教学。专题教学在“原理”课的整体教学中有重要作用。首先,专题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其次,专题教学有利于解决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专题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可以缓解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作为一门在过去的三门课程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新课程,“原理”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专题教学可以对内容进行压缩和提炼,突出重点和难点。
专题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一些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原则。首先,在专题设计上,应该把握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整合各章节基本内容,把育人为本的着力点放在提升理论认知和理论思维的培养上,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其次,在专题教学的总体目标上,把握“一个主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贯穿“一条主线”,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一个重点”,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专题教学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就事论事,搞形式主义,也不能赶时髦。而是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教学核心应该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彰显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这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把握“新时代”这一个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具体来看,当两者融合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彰显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教学主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原理”课教学中的首要专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之源,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而“人民中心”思想、“主要矛盾的转变”等论述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立场。“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等论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其次,结合到各个专题的微观层面: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应该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体现,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崇高的社会理想等方面具体予以说明。第二专题,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应着重于党的十九大的新表述,介绍世界的物质性问题时,专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石,分析“新时代”这个概念。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问题上,总结我国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这些突出表现在“九个明显改变”上。第三专题,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应该从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战略部署。第四专题,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第五专题,真理与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深刻解读“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于实践,“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同时也应该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新时代的理论是我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探索。第六专题,社会与历史。要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讲清楚这个论断是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分析的结果,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它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要联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突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第九专题,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述,为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提供了正确的方略。
第二,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多维教学方式。
1、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知识固有的理论品质和客观需求,因此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灌输式改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本质是通过借助各种实践手段,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和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财经类院校和其他高校一起,在近些年开始加强“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虽然有很多局限和不足,比如:原理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但是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增强相关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奠定了基础。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近年来“原理”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课下分组经典著作研读、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看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大多数学生改变了对“原理”课教学的刻板印象,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将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通过把“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当前国内外的大事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相结合,从中引出理论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部署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如深入到当地知名现金企业中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使其深刻地领悟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企业、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用。
2、探索多维的教学方式。“新时代”意味着新要求、新问题、新挑战,也必然呼唤新方法、新手段。为了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积极探索多维的教学方式。首先,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原理”课教学的主要阵地,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完整准确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备课、讲授、辅导等环节上做好准备,并且联系学生实际来涉及和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基本上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和接受的速度快,范围广,大学生本身思想较为活跃开放。“三进”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构建网络思政,积极快速地适应这样的新趋势。“原理”教师更应该主动学习网络知识、积极抢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阵地,与广大学生开展“微”讨论,回应“微”关切,形成“微”互动,不断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各种新鲜理论问题的理解,勇于并善于回应重大时事和理论热点问题。
第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带动学习热情。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强调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政治方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战略,是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财经类院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等优秀学生为重点培养对象。而高校思政课,尤其是“原理”课是高校青马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过来,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会在学生群体中引发良好的学习效应,带动学习热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财经类高校“三进”工作的基本路径——以专题教学为立足点,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手段革新

下一篇: 财经类高校“三进”工作的基本路径——以专题教学为立足点,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手段革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