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提升普通高中学生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策略
 
更新日期:2019-10-2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实现科学定位和合理选择我国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起步较晚,近十几年来有较快发展,且都集中在大学阶段,而

 
1、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实现科学定位和合理选择
我国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起步较晚,近十几年来有较快发展,且都集中在大学阶段,而高中阶段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其余地区的绝大部分普通高中都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自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中学生生涯规划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在这种条件下普通高中开设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也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引入专职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力求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规划、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综合各种因素,对未来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1)提高自我认知,学会自我定位
成功的人生往往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人在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时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也是选择生涯早期最基本的尺度之一,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性格是人生的开端”这句话说明性格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性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利用生涯规划课程,并借助霍兰德兴趣理论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理论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初步了解一些职业。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人的潜能挖掘;经大量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人从事销售业成功率很低,即使他的付出要比性格外向的人多的多,可见,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职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所以通过系统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实现自我认知,学会自我定位。
(2)提高专业认知,进行学科定位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是不分文理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家庭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目作为选考科目,而学生选择不同的选考科目,将决定着他以后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学习什么专业将与未来的职业息息相关,所以让高中学生了解高校和专业招生要求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学科主要分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论科学和工程科学四大类,人文科学和理论科学属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强调理论研究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科素养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应用学科,应用学科强调动手操作能力与具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职业的对口度较高,涉及的知识需要持续更新。四大学科进一步又可细分为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门类,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目前教育部还没有统一规定我国高校某一专业必须选考哪一门科目,使得各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这就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高校和专业倾向,深入了解自己心仪高校和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并朝该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提高社会认知,找准社会定位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而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加速了产业全球化,世界科技发展已出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技术等带动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相关新兴产业兴起;四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带动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现代农业和环保等产业发展。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未来,由未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利用生涯发展规划“由终及始”的思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选出自己需要选考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和动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了,效率也提高了,学生也会有满足感和愉悦情绪,将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个体内动力。
2、加强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促进学生各学科素养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研究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又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具有可教、可学、可感、可知的特点,也具有终生发展性、终生连续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等基本特性,它既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也是内职业生涯的内化,还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高中阶段,各学科因其学科特点,确定了具有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平时的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发展核心素养。
3、开启多途径、全方位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有自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任务和使命的意识。学生的责任意识体现在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上、在家庭生活中、对大自然负责任的态度上、在未来的职业中、在公共生活中等。德育工作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法制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提升普通高中学生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策略

下一篇: 提升普通高中学生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