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20世纪恐怖小说的发展:思想实验
 
更新日期:2019-10-23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7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时间推进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改变了欧洲国家的格局和地位,欧洲国家因为战争的创伤一落千丈,战后的英国和欧美一些发达国

 
时间推进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改变了欧洲国家的格局和地位,欧洲国家因为战争的创伤一落千丈,战后的英国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都面临着社会的转型,即从工业社会转向以信息科技为特点的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同时,大规模的战争给敏感的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迷惘、困惑和悲观的情绪,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充分展示着各自对未来可能性的思辨和假设。恐惧感始终根植于现实和想象中,恐怖小说的作者运用文字引导读者打破现实物理现实的界限,进入虚拟的临界状态,主题可以是死亡、重生、精神疾病等,让读者体验到在虚拟文字世界的极端刺激,又能及时退回现实世界。恐怖小说成为了文化、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的思想实验。恐怖小说的创作者们关注的是对现有世界的不一样的解释,通过自己创造出的恐怖情节场景,向读者展示最终可能发生的结果和解释,小说本身已成为了思想实验的载体,推进了读者思考和体验有别于日常普通生活的极端情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和唤醒读者的思考。在此阶段的恐怖小说、科幻小说、奇幻小说相互融合影响,互为彼此的参照。
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 1866-1946)在科幻小说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19世纪80、90年代,威尔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很难突破由阶级带来的身份认同,他也敏锐地捕捉到“科学”话语的逐渐加强,甚至超越了“宗教”与“阶级”。他的作品是科幻小说,但也具备恐怖小说的特色与风采。《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 1896)借科学“进化发展”之名把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假设包含其中,戏剧化地揭露了上层阶级最不愿面对的噩梦和恐惧。小说预测的结果不是科学性推导的趋势,作者大胆而略带恐怖色彩的假设给小说本身带来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 1896)延续了《弗兰肯斯坦》的主旨,探讨了人性与兽性的博弈。威尔斯自己把这本书称作“在年轻的渎神情绪中的尝试……一种神学的怪诞体”。 同样被视为英国科幻作家的约翰•温德姆(John Wyndham, 1903-1969)和乔治•威尔斯一样,采用外星生物入侵带来的紧张感作为恐怖氛围的塑造策略。他的作品以二战后的科幻小说为主,透露出战后的悲观,同时有一种末世的情怀和与当代现实结合的恐惧感。
W.W.雅各布斯(W.W.Jacobs,1863-1943)的《猴爪》(The Monkey’s Paw, 1901)通过构建实现愿望的途径,引导读者思考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同时也告诫人们无法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事物,贪婪之心会招致毁灭。威廉•P•布拉蒂(William Peter Blatty,1928-2017)代表作《驱魔人》(The Exorcist, 1971)假设出如果真的存在超自然力,受其影响的人会如何,创造了经典的恐怖形象。托马斯•泰隆(Thomas Tryon,1926-1991)的作品《另一人》(The Other, 1974)将源于人心里阴暗角落的想法大胆地呈现和假设其带来的结果。女性作家梅•辛克莱尔(May Sinclair, 1862-1946)借用传统鬼故事融合了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思考和发现进行创作。美国恐怖奇幻、科幻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 1890-1937)是继爱伦·坡之后对恐怖小说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他对于恐怖小说的批评与评论在《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Supernatural horror in literature, 1928)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示,正是他敏锐地指出了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且对于人永远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对于恐怖小说的定义和解读使得类似主题的创作者感受到自己对于当代文化的贡献。不可否认,洛夫克拉夫特在创作小说上也得到认可,被斯蒂芬·金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在世纪之交,英国作家阿瑟·梅琴(Arthur Machen, 1863-1947)的超自然、恐怖小说不仅在题材上引人入胜,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精妙的故事情节也区别于当时只追求感官刺激的恐怖和奇幻小说。他的作品与当时社会心理紧紧相连,体现了社会新旧交替时期的冲突和矛盾,特别是新兴科技理性与古老信仰的冲突。
美国小说家、剧作家罗伯特·布洛克(Robert Bloch, 1917-1994)的作品追溯到了洛夫克莱夫特的影响,其中很多作品隶属于克苏鲁神话体系,但为其增添了更多的形象和主题元素。他的主题包括巫毒教、黑魔法、魔鬼附身、复仇等。在40年代,他对精神病杀人狂这一主题产生了兴趣,在某些故事里,精神病成为造成恐怖血腥后果的起因。1959年布洛克凭借短篇小说《惊魂记》(Psycho)赢得雨果奖,后被希区柯克改编为同名电影。1975年,布洛克在首次世界奇幻大会(World Fantasy Awards)获得终身成就奖。1991年,在首届世界恐怖文学年会(World Horror Convention)上,布洛克被授予恐怖大师奖(Grand Master)。在他旺盛的写作周期里,他始终保持着对恐怖文学的热情,并一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其作品融合了幻想、恐怖、惊悚和科幻等特征。
英国女作家梅·辛克莱尔(1862-1946)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创新者,也被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先导者。在她的《神秘故事集》(Uncanny Stories, 1923)中,收录了大部分代表作品,她运用传统的鬼故事同时又融合了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两位著名犹太人的思考和发现,她的作品不推崇传统模式中理想化但却不合理的两性关系,而是借助“鬼魂”来完成对于夫妻关系的理解。美国女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 1941-)在以吸血鬼为主导线索的故事里增添了爱情和情欲的素材,吸引了众多的女性读者,她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自己丧女的经历,情意真实动人。她的小说不仅着力于构筑吸血鬼的世界,更突出的是对永生、爱情界限等问题的探索式回应。她全心投入创作的吸血鬼小说为后来相似主题的小说提供了出色的范本。
在20世纪漫长的岁月里,“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 1947-)令人瞩目,他的恐怖小说和短篇故事大多数都成为了当代的畅销书,在部分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后更扩大了恐怖小说在流行文化中的传播。斯蒂芬的恐怖小说场景多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普通家庭里,他着力突出了“家”作为安全感的象征和暗含着危机的矛盾体,正是“家”这个朴素平凡的场景唤起读者,尤其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共情和身临其境的思想演绎。他自己说过:“出色的恐怖故事会自行浮现在你的生活中,找到那个只有你自己知道的秘密之门。” 他的创作融合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当代的奇思异想。和许多优秀的恐怖小说作家一样,他运用“恐惧”这一原始的自然冲动在人的思想中留下不受限制的、难以控制的体验。
文学作品是人类欲望的投射。阅读文学作品同样也能通过运用思想实验的步骤和引导达到拓宽读者认知的目的。从恐怖事件发生、发展以及可能性的后果,读者在参与恐怖小说构建的“思想实验”的过程中,在认识论的层面上认识恐怖事件的本质,恐怖事件与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在生存论的意义上体验恐怖情绪和恐怖事件对人和社会的意义,以便对威胁人类生存的可能事件做出预判,并筹划应对方案。恐怖小说构建的文本框架中,目的在于关注如何回答“如果某事发生那会怎么样”的问题,读者在文本阅读的时运用共情力与小说角色发生情感和性格上的连接共鸣,借助想象力和基础逻辑推理能力,根据文中的情节进行“观察”和“操作”,在其中逻辑引导控制着想象,既保证想象的丰富性,但又处于能产生共鸣的轨道上不仅仅成为唯一的特例,而想象力在此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为最终问题的答案添加助力。人的认知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客观发展,即使科学的革命带来了技术、工业的巨大飞跃,也并未能涵盖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科学的发展为困扰人类已久的某些问题提供了可重复操作的方式和可验证的答案,形成一套标准和原则,影响深远。正如进化论和心理分析学的出现都在不断推进着理性发展的道路,唯物主义也不断为人类的探索提供解释,而相应的,人类也发现了更多的一般规律不能包括的“个案”,对于个案的判断无法通过普遍规律来解释。它们的出现也是对规律的修正和补充,是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形相结合来共同做出的决断。在此阶段的恐怖小说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胆设想,但又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科学背景,而是在科学理性和超自然神秘力量夹缝中一直前进,希望将人们的焦虑、抗拒的事物展示出来,获得控制权和安全感。恐怖小说的本质没有改变,一直通过不断试探世界的边界来获得自我定义,结合着科学的发展,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当作认知的工具一次又一次投向远方,不仅仅为了进行文学创作上的实验,更是对于人类认识问题的求索和拷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20世纪恐怖小说的发展:思想实验

下一篇: 20世纪恐怖小说的发展:思想实验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