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知”为前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便是要“知”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根本上代表了党的意志,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基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党的革命传统的教育以及现代领导实践和领导成就的系统学习和解读,可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不偏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体系。
第二,还应“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不断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必然是合规律的发展。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指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即要遵循适度张力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以及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等 ,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求教师注重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做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既教学生如何做事又教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重视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同步发展。”,做到知德统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考虑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对症下药”,实现科学发展。
2.以“行”为保障,强化行为习惯。
如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党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仅仅停留在“知”即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当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第一,要时刻用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教育中,做永远比说要更有说服力。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章程,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动摇,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直面挑战,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剖析各种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去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揭露其对高校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危害,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被“乱象”迷了眼,不被“迷雾”失了神。同时还需对学生加强各种实践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感受国家力量,在实验发明中探索科学真理。只有用实际行动去维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阵地,才能牢牢掌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习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二,要将创新思维方式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发展,必然也是内蕴着创新方式的发展;党性教育,必然也需方法手段的创新。不同时代,高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不同,若一以贯之地以过去卓有成效的老办法、老策略来解决新问题,必然会出现“封闭僵化”的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思想道德、心理特点、思维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努力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提出新理论,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3.以“人民”为根本落脚点,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然是要贴近群众、贴近人民生活的,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个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是要夭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只一味追求真理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求,那只会走向真理的背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更是与人民性不可分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他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出发,强调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党性,就是要坚持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只有真正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党性相统一的根本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