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出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边界, 智媒时代意识形态的争夺也成为针对大学生的“没有硝烟的战场”。特别是智媒技术的发展, “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 既对大学生价值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也让大学生对价值体系与价值共识进行重新思考。
在当今不同意识冲突、碰撞与博弈的过程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价值共识,必然要深思与“明辨”。“明辨”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它强调要明确地辨别,经过严密理性分析,对真假、善恶、美丑认真地甄别,获得事物的本质认识,以能够“凡事皆用审个是非,择其是而行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凸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外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提法,但会有“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提法。美国最早提出了“无意识”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无限的延长和拉大;新加坡把德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在全国实施全面道德教育的过程,把德育尊为德、智、体、美、群五育之首。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也是极大的。在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无论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倡议”的提出,还是今天的“中国梦”,都描绘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意识形态博弈白热化的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多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意识素养,赋予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多角度,观察世界的高维度,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就尤为重要,从某种角度看来,价值多元的博弈与意识形态的争论将有助于大学生们在“明辨”中克服狭隘, 在选择与“批判”中从价值迷惘走向认同与共识。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的广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