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实施交通运输保障的物质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是推进军民融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尤其是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一些军用和民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项目在规划论证和设计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不兼容现象,在设施投入使用后再进行相关改造更是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另外,我国军民交通基础设施通用标准体系还没有真正建设起来。由于军、民用标准的通用程度低,一些铁路、公路和港口码头等大型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部队重型装备的运输、装卸需求。部分民用飞机、船舶和大型机械装备被部队征用后难以进行技术加改装,也制约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效率的提高。因此,重大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应兼顾国防功能,由原来单纯的口号性呼吁、原则性要求,逐渐成为刚性规定、实质性举措。在此交通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我们作为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一定要抓住当前机遇,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统筹考虑军事需求,做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维护,加快重点方向军运设施的同步建设,根据我军军事战略和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寓交通战备建设于经济建设之中。
2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在军民融合这个大战略方针下,如何加快构建连接战略腹地和战役前沿、辐射国土全疆域、连通境外相关利益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如何确保经济建设“布局”与国防建设“战局”合二为一便成为保障国民经济、提高军事效益的重要问题。作为交通运输工程中的重点发展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公路网规划应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履行军队职能使命需求,着眼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立体多维联合作战方式,把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术上的主动出击需求统筹起来谋划,以民用公路为主平台,以其他有利地形相补充,以主要方向、重要区域为重点,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的战略布局相协调。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防建设需要,来设计路线方案的走向,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车辆通行及实际需要,注重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实现公路之间的连通。必须研究军队需要,什么时候以及什么地方需要,然后制定各种建设方案,使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可能适应军队需要,满足国防保障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3. 应急救援保障系统建设
强有力的应急交通运输保障是国家应急保障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职能,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是至胜的关键。加快军民融合应急交通运输保障建设,是提高保障能力、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的根本途径。交通应急保障分为平时交通战备和战时或紧急状态下的交通保障。军事交通领域的应急交通运输保障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战时和平时突发紧急情况两个方面,包括应付作战、战备、抢险救灾等。战时交通运输与平时紧急情况下的交通运输,都属于国家和军队交通运输部门为应对非常状态而组织实施、共同参与的非常规行动,都具有发生突然、时限紧迫、任务集中、情况多变等特点,统筹考虑战时危机和非战时危机,在规划计划层面实现统筹设计,在建设管理层面实现统建统管,在行动实施层面实现整体联动,有利于军民共用的交通运输资源形成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发展态势,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体系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快速发展,是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军民融合的组织指挥体制中,必须明确军队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中的主导地位,即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时,一切应急交通运输保障力量必须服从服务于作战指挥。目前军地双方各自独立的指挥体系均比较完善,但应战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有其安全防护、信息防护、物资运输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因此既不能因为管理体制简单的将交通运输“应急、应战”功能简单分离,也不能忽略交通运输力量应战运用时的特殊需求。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规范军民两地应急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不同状态下军地双方组织指挥的衔接程序,确保一有需求,能够快速实现应急交通运输系统应急、应战功能的顺畅转换。
作为交通运输工程的重中之重,交通应急领域具有很强的军民两用性、军民共用性,推进军事应急保障系统军民融合,是时代需要,是潮流所向,是必然趋势。首先,应将提升应急能力摆在首位,真正做到危机状态下,信息接收快、指挥决策快、任务行动快、组织保障快。这就要求在平时建设过程中,要在快速组建要素单元的同时,加强各要素单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其次,着力推动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完成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功能的拓展。加强融合式应急运输保障系统的建设,同时细化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保障信息系统中应急管理平台、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战时服务系统等分系统的设计;最后,建设骨干在军、主体在民、军民融合、一体保障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战争后备力量的关键。
4.交通信息化建设
军事信息系统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作战指挥和综合保障的基础支撑。而现今的交通系统也是信息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互联网+”的交通系统,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信息技术的全副武装。因此,完成军民融合交通信息化建设也是大时代背景下的趋势。例如,目前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驾驶汽车、ETC、智能维修技术已应用于交通系统的建设中,GPS、BDS、GIS、RS等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推进交通智能化发展,可以将此技术应用于国防交通,完成军民融合交通的智能化。军民融合下的交通系统是信息共享交通,既能满足国防需求,又能满足民用需求,是安全与发展共赢的交通,可实现平战快速转换。同时它还应该具有全域覆盖、多维连接的特点,实现战略交通网、战役交通网、战场交通网三位融于一体,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航空网、管道网、物流网与电信网的多元统一。而且,作为服务于国防的交通应是高效化的交通,它应满足远程、快速、重型、特殊投送需要以及快速反应、快速动员、快速投送、快速维修的功能,因此,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交通信息与控制肩负着军民融合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应该按照“民用与军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容”的要求,建好用于战时作战和平时应急指挥的军事信息传输骨干网、应急机动指挥系统和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深度发展统筹、系统共建、互利共赢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进军民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应急与应战、经济与战备的有机统一。同时我们也应加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因为师生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着院校专业的信息化水平,影响着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交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务,因此我们应从大时代战略和国防交通需求入手,完成军民融合交通信息化建设。
5. 城市群建设
城市群的建设有助于产业发展优势的互补,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两地百姓生活的融合。城市群交通涵盖城市交通、都市圈交通、城际交通、区际交通和城乡交通多个层级,多个层级交通体系之间要做到整合协同、高效衔接以及一体化建设。城市群交通的实施机制要进行一体化联动建设,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跨省级行政区、跨市级行政区的协调。
军民融合背景下,我们要加大城市与其他区域的一体化联动保障,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同规格、同标准建设两市间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形成联通两地、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缩短核心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时空距离、促进城市间路网建设和物资产业的合理布局与有序转移等,便于平时重大事件的应急保障以及战时物资、军队的调配。加快军民融合背景下城市群的建设对于城市安全和国防作战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同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城市间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进一步拉近了此与外界时空的对接,极大地满足了军民产业精准、快速、高效的生产运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