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河南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
 
更新日期:2024-11-14   来源:   浏览次数:186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河南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摘要: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怀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原

 

河南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


摘   要: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怀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原因是:现代文明的侵扰、高素质怀梆人才的短缺、区域文化的渗透、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怀梆艺术的创新滞后、文化体制的僵化等。

关 键 词 :戏曲艺术;怀梆;危机原因

作者简介:徐曼(1965-)、女、焦作大学、河北昌黎人、教授、硕士、中国文学。

三百年怀川(河南焦作地区)大地唱响怀梆,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灵活的演出形式使怀梆名震怀川,备受当地人民喜爱。近几年来,怀梆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演出市场严重萎缩,专业演出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剧团所剩无几,民间业余演唱人员越来越少,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濒临绝灭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怀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现代文明的侵扰

现代化使一些文化形式的功能消失殆尽,难以吸引人的参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社会生产领域,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品种多样,花样不断翻新、极尽巧智的消费品;在社会生活领域,由于“润物细无声”的商品意识形态的夹裹,人类也获得了世代梦寐以求的空前自由,毫无传统负担的新新人类尽情享受着轻装上阵的自由和阳光,在周杰伦梦吟般的浅酌低唱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天空。这种辉煌使人们有理由陶醉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欢呼着幸福生活的到来。许多青少年不喜欢怀梆戏曲,原因是怀梆戏曲剧目大都是旧题材,离现代生活太远,年青人不太熟悉;怀梆戏曲的内容情节发展缓慢,与快节奏的当代生活相距太远,因而不如现代戏、流行曲吸引人。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对传统文化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加速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进程,促成了深刻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混乱局面。文化商品化的趋势,构成了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文化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对很多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文化形态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民间文化赖以生长和存活的农耕文化及其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移,农民进城务工引发的人口的大流动,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负载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掌握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的日益减少乃至死亡,使民族的“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增加,使我们中华民族传之既久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面积地面临着被遗忘、遭损坏、遭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由于农业区的消减,使特有的活动场合连续性地缩小而即将消失。旅游业的商业目的剥夺了民族遗产的自然传承机会,使其即将被不伦不类的形式所吞没。旅游业实际上是口头非物质遗产濒危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旦口头非物质遗产被列入国家或世界保护对象,提高了知名度,对它最为关注的恰恰是旅游业。而旅游业的介入必然进一步污染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环境,破坏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民族特性,使其继续失掉应有的价值。由于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实质是精神的,这种破坏一时难以看出,而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越是严重。在地方保护主义还很盛行的时候,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一种恶性循环。

二、高素质怀梆人才的短缺

目前,焦作地区参与怀梆艺术整理与创新的高水平的文化人屈指可数。与京剧由于齐如山等积极参与京剧改进而蔚然成为国剧,豫剧由于樊粹庭等知识界人士热情参与、大胆改革而产生质的飞跃的情形不同,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有文化人参与怀梆的整理与改进。文革后期到八十年代,整个戏曲界都变得萧条冷落,怀梆亦不例外。九十年代是怀梆最不景气的时期。专业演员纷纷下海改行,老艺人越来越少,专业剧团已名存实亡。近几年来,一些颇有造诣的名演员因年事已高,已逐步退出舞台,解放前后的一代老演员相继谢世,怀梆特有的表演艺术和特技难以得到传承,年轻演员不能在舞台上独树一帜,在观众中享有威望的不多,怀梆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据调查,如今焦作地区武陟县乔庙乡冯丈村会唱怀梆的老艺人只有6位,平均年龄76岁。现在有些中青年演员因无用武之地,不再专心于钻研提高技艺。电视、广播电台也很少安排怀梆节目。演出市场的长期低迷使演员跳槽现象严重。有的演员靠唱“隔夜响”(办白事)为生,有的演员外出唱戏剧茶座。据调查,1987年到现在,焦作地区沁阳市唯一的专业怀梆剧团现在每演出一场戏的报酬只有600至1000元。这样的价钱对演出团体来说意味着只能维持剧团的存在,根本谈不上发展。发到演员手中的工资在200元左右,演员每演出一场仅有10元的补助,这是演员难以糊口的数字。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剧团演出困难,直接影响了怀梆的传承和弘扬。如果全国唯一的专业怀梆剧团逐步解散或消亡,那么,怀梆这一传承了300多年的稀有剧种将会消声匿迹。技艺传承代表人物即将失去传承能力,而后继乏人。人口流失使人们失去原有的兴趣,特有的活动形式无法继续。由于一些强制因素,使原有的民族形式面临被同化的危险,即将失去与民族的联系。近年来,由于受外来艺术及电视普及的影响,戏曲演出市场出现严重萎缩。过去那种村村都有怀梆戏的场面不复存在。##end##

三、区域文化的渗透

解放前,怀梆深受大众欢迎,农民们都会哼唱几句老怀梆。虽然怀川地区语音“硬”,当时并不存在着粗不粗的对比。解放以后,不少人开始说河南话,怀庆地方语言和豫剧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粗”了。怀梆只有用怀庆府语言唱,才具有地方语言特色,因而陷入了改革上的困境,古老的怀梆慢慢地走了下坡路。同时,解放后,由于豫剧的迅速发展流行,不少怀梆剧团改唱豫剧。同时,有的内容不够精致精美,民间文化一般是俗文化,由于不够精致精美而没有上升到主流文化之中得以流传。剧本陈旧,反映的题材离现实太远,且内容多属“才子佳人,好事多磨,终成伴侣;奸臣弄权,好人蒙冤,报仇除奸”的俗套框圈,未能注入现代意识,鲜有精品佳作。

焦作地区位于黄河、太行夹角地带,虽处于中原文化圈,但晋文化色彩浓厚;明初有组织的山西移民在这里形成特殊形式目不暇接,自然会带走传统艺术形式的部分受众。这种状况反映了的文化生存环境,特别是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其他地区的怀庆方言,这种方言为梆子腔在此演变为怀梆提供了便利,也成为怀梆区别于豫剧的显著特征。但随着焦作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未来人口增多,尤其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和推普工作逐步深入,怀庆方言日益中原化,使得怀梆艺术的受众不断减少,基本局限在老年观众。这种趋势还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继续下去。

四、文化消费的多元化

十年动乱对怀梆戏曲艺术的推残,一批当时出生的儿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以前的那种怀梆氛围,到了他们成人之后,又逢着改革之时,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外来文化,接受新事物越来越多,相对选择也就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化,可供选择的文化消费形式目不暇接,这是各种艺术形式包括怀梆必须长久面对的现实。年轻人没机会去了解怀梆,特别是听惯了流行音乐,更难有心去关注本土的东西。同时文化意识的错位,尤其是“文革”时期,文化意识被“左”的思想所扼杀,代表主流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都难以有所保障,民间文化的状况就更不堪言了。“文革”十年中,连那些在民间传承和讲述故事歌谣的人,特别是那些记忆着民族历史、神话故事、宗教仪典、礼俗规程,被尊为村里的“长老”的人物,也往往因其“散播毒素”而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倍受打击迫害。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只剩下革命歌谣、大跃进新民歌了。戏曲艺术不仅仅具有娱乐作用,也是一种社会教育工具,它宣传的大都是仁慈贤孝,尊老爱幼的思想。但在自认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更关注自己,自我意识较强,更容易接受向自我利益看齐的东西,他们对艺术的看法更注重娱乐与宣泄而不是教化。

五、怀梆艺术的创新滞后

早期怀梆以唱工为主,一唱遮百丑,一个戏曲演员只要嗓子好就能登台,腔大气足、声振四野,即能博彩。注重唱工或者说对唱工的过度倾斜,带来怀梆表演比较粗简、过分追求生活化,这种求真、求实的表演特性,以往曾受到观众的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欣赏水平提高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竞争,怀梆表演方面的不足日渐明显。早期怀梆演出的剧目中,唱词念白均不固定,留下许多“万能戏词、灵活场”剧目,这反映了怀梆早期演出的不成熟性。建国后,怀梆广泛吸收豫剧、京剧等剧种的营养成份,音乐、唱腔、特别是表演艺术有了较大提高,行当体系更加健全,由早期的双生、双旦、双花脸发展到四生、四旦、四花脸;涌现了一批优秀演员,怀梆表现的生活内容日趋广泛。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怀梆的革新长期在继承与创新、热情与科学之间徘徊,进展不够理想,充满了争论,比如,淘汰了特色乐器尖弦,唱腔念白由怀庆方言开始向带中州方言味的怀庆话的尝试等引起激烈争论,这种争论目前仍在继续。

六、文化体制的僵化

建国后,国家在条件较好的农村怀梆团体“大众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焦作地区沁阳县(后改为市)怀梆剧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承包”政策,在推动怀梆艺术恢复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该团客观上失去了外部竞争压力,弱化了剧团的革新意识和职业剧团本应具备的市场意识;而一旦“国家承包”政策发生变化,特别是政府投入长期得不到有效增加,作为稀有剧种的怀梆艺术的困境甚至生存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总之,怀梆艺术已经到了极为严峻的时刻。我们要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是要想到怎样保护好它,这样它才会有可能发展。为此,专业人员就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大力度,制定出一整套的措施,从多媒体、产业化、剧本改革三方面着手,以改变剧种濒临灭绝,地方剧团接近死亡,专业的戏剧创作者纷纷改行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廖雷、谭晶晶.我国将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华网,2003年12月2日

[2]冀文海.保护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法律盾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9月9日

[3]左•戴妮索.教育如何帮助保护和发展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2003年12月

[4]郭全仁.怀梆艺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P28

[5]郭全仁.怀梆唱腔选.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1990年版,P17

地址:河南焦作市焦作大学

电话:13598510652

电子信箱:xumanjzdx@126.com

 

上一篇: 河南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

下一篇: 河南怀梆剧种的发展陷入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