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更新日期:2019-10-25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2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职院在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应积极遵循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以及行业特色企业发展需要为基准,调整高职院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

 
高职院在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应积极遵循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以及行业特色企业发展需要为基准,调整高职院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应及时把握职业教育和行业建设两大特色,成为当地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针对传统高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点,本文提出一下几条改进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
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教育理念,依托行业特色,对双创型人才的需求源进行调查,从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同类院校进行考察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人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角度研究一种可接受的、也是期望的培养模式,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愿望设计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建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明确以职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型培养目标
教师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多元化的双师教学团队,双创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以社会需求、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紧密对接。选用部分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流程,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与校内指导教师组建双创教师团队,不断完善跨界、跨学、跨校、跨国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3)强化实践教育,建立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应以职业竞赛为契机,积极做好竞赛宣传,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强每位学生的竞赛意识,推进技能竞赛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动手实践精神,拓宽已有实验实训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把学科竞赛内容作为课程、毕设等环节,建立“以赛促学,以学进赛”的多元化培养机制。
4)激发学习兴趣,使高职教育第二课堂常态化
学生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调查时发现70%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但却有80%的学生渴望参与创业,愿意接受创业技能训练,学院应进一步深化双创课程,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生进行重点培养,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储备使其逐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双创骨干和代表,对双创学生给与奖励措施,开展以学分奖励制度、学分代偿制度、学分互认制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激发学生参与双创项目。
建立常态化的第一课堂知识讲授,第二课堂自主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三个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专业素质,最终形成知识学习创新思维训练强化自身素质实现创业品格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体。
5)改革考评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化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一是学校内部考核充分考虑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考核内容,强调其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学校外部评价标准,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应充分兼顾校内校外评价方法,以解决实际题为主,注重创新过程,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评价标准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6)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统一的标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机制,完善从上而下的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和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设良好的校内环境,增强师生的内在动力。使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型高职院建设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探索和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强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建设,才能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需求的高职人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下一篇: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