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客体需求分析
 
更新日期:2019-10-28   来源:现代情报   浏览次数:2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主体需求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主体指的是具有决策咨询需求的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要求面向政府决策的

 
1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主体需求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主体指的是具有决策咨询需求的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要求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能够满足其对知识资源高效化、社会化和精确化的要求。
1.1高效化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决定了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服务具有高效性。从内容来看,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内容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层言论。高层领导观察和思考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往往预示着领导决策的方向和原则。二是理论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和普遍联系,对于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相关政策。在整合加工所有相关地区类似政策的基础上,存其精华。四是社会热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为行政人员提供满足利用需求的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服务。
1.2社会化
“档案面向政府决策的”即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充分发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彰显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服务立足于民生,是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主动为政府提供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优质档案信息,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2008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为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满足公民的档案信息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经济纠纷、开展司法调解、提供社会保障等工作中,为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需要通过研究各类民生档案,获取大量民生信息内容。而通过搜索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库可以帮助获得相关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是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服务的社会价值所在。
1.3精确性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服务通过提供档案资询服务、档案编研产品等方式满足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的决策需求,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现实作用,其服务理念体现极强的精确化。以重庆市档案馆开展档案面向政府决策的服务的作法为例,2003年重庆市档案馆以为领导提供参考借鉴为宗旨创办《重庆档案信息检萃》期刊。“非典”盛行之际,他们刊载了“重庆历史上的疫情及防治”;为迎接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重庆,刊登了“重庆市档案馆档案中关于连战、宋楚瑜父亲宋达的档案情况,其多数文章备受各级领导关注。
2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客体需求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客体指的是面向政府决策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其需求属性分别为集成化、智能化和安全性。
2.1集成化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形式颇丰,其中尤以档案资询服务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力度最大。赵莉提出的现代档案资询服务是指依托档案信息库、档案知识库,为领导提供面向决策及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高知识含量的智能性服务。政府内部越是年代久远、无人问津的档案由于文件散失、人事更迭等原因,越有深层次、精加工的利用需求。因而张斌指出,档案面向政府决策的与知识管理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档案部门基于档案信息进行知识管理拥有其他任何部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2智能化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智能性功能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对过去发展状况的总结提炼,更好地、更切实际地对本单位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有利于将档案部门的形象由知识保管员转变成主动的档案知识提供者,未来更将进一步把档案部门转变成政府部门的智囊机构。二是对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分析,建立用户需求类型库。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智能分析。通过用户登录的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检索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研究领域、研究偏好和用户输入的检索需求信息将用户需求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行政管理决策类用户、学习研究类用户和咨询查考类用户。
2.3安全性
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档案的保密性要求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要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可控性、可追溯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还要构建全方位的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保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借助区块链、数据智能检测等技术,保证在政府内部行政系统内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共享的同时,在政府外部确保绝对的档案信息安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客体需求分析

下一篇: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客体需求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