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体育课程现状
 
更新日期:2019-10-28   来源:体育科研   浏览次数:2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强调终身锻炼,学会科学的锻炼方式以及强调

 
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要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强调终身锻炼,学会科学的锻炼方式以及强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中: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根据具体环境安排课程,教学方法要求多种多样。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7]。《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提出体育课的考试内容要反应学生的心肺功能,学生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学生健康体质锻炼的基本内容要求[8]。
2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纲要》颁布十几年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模式,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上表现平平,未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所存在的问题
1.1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在体育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校中实际的体育目标更为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教育的实践 。因此部分的高校学生虽然意识到体育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及对自身缺乏、健康的促进等问题上随波逐流,在运动项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
1.2高校体育设置课程内容缺乏规范性
为了有效的课程的安排,高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必须以《纲要》的课时标准,结合各自学校的情况,安排合理的课时,以达到预期所要的效果,课的人数需要合理的安排。现如今,高校普遍存在课时安排不足,人数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影响了学生锻炼的水平。
1.3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及针对性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手段太过陈旧是当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依旧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中教师过多的重视竞技体育的教学,其中项目技巧练习过多而运动负荷过小,有氧与无氧运动比例严重失衡,使高校体育教学无法达到科学锻炼的效果。而有些体育运动教学项目内容难度过高, 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在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性,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中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课,这就容易造成课程的不确定性,学生学习容易半途而废。
1.4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受《纲要》的影响,虽然有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及标准,但趋同与其他教育课程的作用和功能,更多予以语言的表述或定性理论的指导;高校体育课程在进行教学时,教学评价是最后的环节,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末端。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 考试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来评定,而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往往也会忽略理论知识的评价,使学生不能充分的掌握技术动作的原理及核心。另外,在教学评价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体,而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其实这也是一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所以不能发挥评价的全部作用。再次,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的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应该受到评价,最后,课程中最容易忽视将教学评价结果向学生及时反馈,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就会大打折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体育课程现状

下一篇: 高校体育课程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