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加坡家庭教育的特点
 
更新日期:2019-10-29   来源:唯实   浏览次数:2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家庭是首要的初级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和继续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家庭对个体一生的影响特别是早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家庭是首要的初级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和继续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家庭对个体一生的影响特别是早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中年长者对其子女及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新加坡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但在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加坡社会迅速工业化和都市化,充分流通的市场、金钱至上的观念和国家对社会的改造,使传统的家庭功能全面萎缩,家庭结构急速简化,家族亲情快速溶解,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在这种条件下,新加坡政府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新加坡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形成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加强家庭教育,恢复和强化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功能,维护社会稳定。其次,新加坡人民在家庭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下,在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并注重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最后,启动学校家庭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教育资源,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共同致力于建设牢固、健康和快乐的家庭,彰显家庭教育的价值。
1.重视家庭价值观的培育,继承创新儒家文化
家庭教育一般是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中进行。在面对由于西方价值观的侵蚀之下,家庭环境恶化,家庭教育危机重重,民众责任感不断下降,道德滑坡严重等现象时,李光耀明确指出,要避免使新加坡成为“伪西方社会”,家庭教育中必须保持两个基本价值观,“一是社会高于个人,二是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加以避免的,就是决不能让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吴作栋也表示,他不赞成西方那种把个人权利放在家庭和社会之上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他认为:“没有家庭,就没有个人,而社会又是由家庭组成的,这种价值观对我们至为重要”。为此,1992年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将“家庭为根”列入其中,作为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宣传家庭的意义,强调家庭教育,弘扬家庭价值观。其次,新加坡积极地利用传统儒家文化来抵御消极文化的腐蚀。在家庭教育方面,依据现代化的需求,对儒家文化做出取舍,保留精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终培养目标,让孩子学习儒家文化,以培养孩子崇高的仁爱观、孝悌观、正义观。因此,新加坡政府又于1993年针对家庭问题特别制定并公布了“家庭价值观”。其内容包括:“亲爱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对家庭价值观做最后修订,该委员会把这五项家庭价值观归纳为:爱、敬、孝、忠、和,简称“五德”,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忠诚与责任,呼吁人们重视家庭,回归家庭,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增强家庭凝聚力,维护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政策高度上引导着新加坡的家庭教育,使新加坡的家庭教育能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进行。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三代同堂家庭分裂,新加坡政府还利用行政或经济的手段引导和促进良好、和谐的家风的形成,如在分配住房时,对三代同堂家庭给予价格优惠和优先安排。年轻夫妇首次购买住房,可获4万新元津贴;如所购房子与父母居所靠近,可再多得1万新元。
2.注重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并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在共同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下,新加坡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重贯彻爱、敬、孝、忠、和的家庭价值观,将其融入在家庭的道德教育中。他们认为家庭是个人最初习得道德的场所,新生儿就像一张白纸,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在子女的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新加坡,家长在家庭中会亲身实践,无论父母在工作与学习当中遇到了多大的挫折与困难,家长依然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了热心,更不可能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总是以和气,文雅,谦逊地口吻教育孩子,熏陶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传递爱、敬、孝、忠、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除了“身教”这一隐性的教授外,新加坡家长还会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理念传授给子女,如“任爱之心”,“反求诸己”、“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等,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为重要的是,在新加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仅注重道德教育中理论的说教和灌输,而且还会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注意激发、调动子女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子女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来加强道德教育,使子女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洗衣服,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带领子女去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参加“睦邻周”、“礼貌周”的各种活动;带子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日常生活用品展览,看看新加坡以前和现在的家庭生活,让他们明白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等一系列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道德实践和道德理论的结合来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维一体,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联动机制
新加坡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家庭教育出现危机,不仅政府立刻出台相关政策,学校和社会各界也都提供了大力支持。首先,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互动体系。一方面,家长和学校间形成联动机制。新加坡启动学校家庭教育计划,向家长提供正确有效的抚育技能,使其能和孩子融洽地沟通。在新加坡,参与学校家庭教育计划的每个学校每年至少要开办100小时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其中70小时面向家长,30小时面向学生。向家长开设的课程包括: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婚姻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让婚姻更美满、凝聚家庭成员、学习理财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些课程来传授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拓展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学校,并与教师及其他家长建立联系,促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同时,学生通过30个小时的学习也能更好与家人沟通,更能理解父母的感受。另一方面,学校教科书在内容安排上巩固家庭教育效果。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在新加坡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家长是主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如果家庭和学校能相互协调与配合,学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新加坡,每个年级教科书中会各设置7个“家庭时间”单位,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家庭教育活动内容。在1-4年级,“家庭时间”是写给学生家长的,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在5-6年级,则以学生为对象,为他们提供一些在家庭中的学习建议,鼓励他们积极与家长和家人学习互动。通过课程设置来巩固和促进家庭教育。这些学校教育中与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和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不仅弥补了部分家庭教育的不足,对于子女未来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形成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互动体系。人的最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成员之间的意识离不开社会对家庭的引导。因此,在新加坡,一方面,大众传媒、社会团体等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相结合,加大对美德家庭的宣传。另一方面,建立家庭伦理教育约束机制,引导家庭成员自觉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后,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互动体系。在新加坡,为了确保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和社会互相合作,共同为家庭教育营造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机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加坡家庭教育的特点

下一篇: 新加坡家庭教育的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