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德城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更新日期:2019-10-29   来源:农业技术经济   浏览次数:4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识不强,推进难度大2019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而当前,我国

 
(一)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识不强,推进难度大
2019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而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在农村,农产品的阶段性供过于求问题和供给不足问题并存,而农民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继续建设。以德诚区为例,当前,德城区小规模、分散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益不理想,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小农户经营为主的模式使得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使得农民收入偏低。加上德诚区靠近市区的优势地理区位,使得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作为职业农民收益持续变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为老弱妇女,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守旧,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有限,不敢尝试,在种植结构调整推广上带来一定阻力。通过开展对部分农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发现,农民因小麦、玉米种植省工、省时,机械化程度高,收获播种劳作时间短,节省大量外出打工时间,而且打工收入比种粮高。
(二)农村优秀人力资源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农业技术攻关,而技术攻关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德诚区虽然下属乡镇较多,各个乡镇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但是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短缺,掌握关键农业技术的骨干技术力量不足,并且年龄偏大。再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地处乡镇,地理位置偏远,收入水平较低,很难吸引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就业,这就导致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加大,无法高效推进,更难统一种植管理。
(三)农民现有农业技术发展滞后,阻碍种植结构科学调整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必须实现农民现有技术与种植结构调整相匹配,才能增强农民种植业调整积极性。但是德城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问题层出,主要表现在农民对所种植农作物的农业技术掌握不成熟、种植结构调整作物种植面积小、再农业机械不配套、农民对结构调整中所涉及农业机械使用不成熟等方面,这使得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欠佳。例如,德城区满园春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大豆,播种机械需用玉米播种机改装后使用,但在播种时,因为对播种机械掌握不熟悉,不仅使播种难度增大,而且使播种质量控制不好,影响了出苗质量,播种好的地块产量每亩300kg,播种差的地块每亩产量225kg,这样每亩产量相差75kg左右。在种植技术学习上,经验传播占据主导,农民边干边学,熟悉掌握这些技术尚需一定时间,短时间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四)特色农产品营销基础薄弱,缺乏特色品牌
打造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利切入点,能够使得农业供给方面的生产符合现代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使得农业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德城区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营销建设上还有待发展。一是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对“互联网+农业”认识不足,多数采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的营销渠道建设模式,渠道中介较多,使得农产品易腐变质;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狭窄并且分散,标准化管理程度有待加强,特色农产品受季节性以及地域性影响较大,这导致了农产品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小农户家庭生产模式更是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标准化管理难度大,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特色品牌。以糯玉米为例,种植面积仅为66.67hm²,面积小并且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农户自主生产质量不一,难以通过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认证,品牌建设的难度较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德城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下一篇: 德城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