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作家精神发展历程与创作历程
 
更新日期:2019-10-29   来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读奇文,话奇人张承志心灵史赘言》一文中,以张承志写作历程为切入点,梳理张承志的心灵历程,认为张承志从依恋母亲的小孩,长成追寻父亲的少年,从

 
《读奇文,话奇人——张承志<心灵史>赘言》一文中,以张承志写作历程为切入点,梳理张承志的心灵历程,认为张承志从依恋“母亲”的小孩,长成追寻“父亲”的少年,从个体英雄蜕扑向群体的英雄,并得出《心灵史》承载张承志本人的心灵转变的结论。这篇文章是最早以张承志的精神历程来阐述写作历程的研究成果,这一角度用全景式的视角考察张承志的思想流脉,有助于我们窥探《心灵史》实际上蕴涵张承志的动态思想。但是,文章在梳理的过程略显乏力,在表述方面不够用力。相反,程光炜在《<心灵史>的历史地理图》则以更为理性的思维,条分缕析张承志内蒙插队、新疆考古和宁甘青走访三个经历对于张承志创作《心灵史》的重要关系,认为张承志决定创作《心灵史》最重要的精神诱因也在于此。梳理一个作家的生活方位,以此进行历史定位的情况,在经典作家研究上曾经多次发生过,如鲁迅、沈从文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史成规。显然,程光炜是将张承志的写作纳入主流汉语写作的研究话语内考察,打破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汉族文学的壁垒,相互借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正确理解及公允评价张承志独特的文学现象,最终取得对《心灵史》更为深刻的作品阐释力及见解力。同样,我认为,张承志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大家,梳理他个人的历史地图对其进行历史定位的情况,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切入作家的个人历史,考察特定时期的文学创作,以点带面,匡清作家的写作文脉和思想动态,防止断章取义,甚至是将写作与经历割裂开来。这种考察作家创作在各个时间段对于文学史的意义,可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这也为少数民族文学史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张承志的创作及精神变迁之下来考察《心灵史》,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文本,以文本阐释文本,这是对其经典性解读的认可。将《心灵史》放入张承志的整个写作来考察,以点带面,对张承志整个写作有了全局性把握。然而,若是仅仅停留在作家空间位置的转移,而未将笔触涉及作家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因,无疑于隔靴搔痒。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作家精神发展历程与创作历程

下一篇: 作家精神发展历程与创作历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